2024-12-14 08:56:36 作者:黎川发布
说起避暑山庄,人们自然会想到流传甚广的康乾七十二景:康熙四字题名“三十六景”,乾隆三字题名“三十六景”,这种说法在晚清时期就已流传开来。不过,在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吉祥寓意之外,还有更多美景。康熙七十二景、乾隆七十二景,以四个三十六景科学诠释山庄,在一景一图一解中,写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让人一目了然。
避暑山庄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天下闻名。作为承德人,我们感到骄傲与自豪。
避暑山庄初名是“热河行宫”,小名叫“离宫”,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兴建,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一直都在增修扩建,历时89年,是康熙、乾隆二帝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精心营造的宫、苑一体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5.64平方公里,按功能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有正宫、东宫、松鹤斋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是清朝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日常起居的地方。苑景区由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个区域组成,是皇帝游豫宴乐的地方。园内建有楼、堂、殿、阁、轩、斋、房、馆、舫、庑、亭、榭、廊、塔、台、桥160余处。
我们在骄傲与自豪的同时,该如何把这160余处景观向世人展示?如何给人一个清晰的欣赏、解读的脉络?我们常以“七十二景”概之,这72景能够代表整个避暑山庄吗?笔者研究避暑山庄20多年,这是我一直未能结题的课题。现在呈现在你面前的《避暑山庄康乾七十二景》将给你一个完整的答案。
《避暑山庄康乾七十二景》分为上卷、下卷和副卷,上卷为“康熙七十二景”,包括“康熙三十六景”“康熙后三十六景”。下卷为“乾隆七十二景”,包括“乾隆三十六景”“乾隆后三十六景”。副卷为承德外八庙。
“康熙三十六景”“乾隆三十六景”大家已经熟知,何为“康熙后三十六景”“乾隆后三十六景”呢?
让我们从避暑山庄的兴建和“康熙三十六景”“乾隆三十六景”的形成说起。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热河行宫动工兴建。首先是疏通河道,修筑堤坝,将武烈河向东推移,扩大热河行宫的面积。然后是开拓湖区,形成洲岛堤岸,按照古代“一池三山”之说修筑了芝径云堤、环碧岛、如意洲岛、月色江声岛。随着洲岛的形成,岛上的宫殿和湖畔的亭榭也相继竣工。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苑景区内已经初步形成16景:澄波叠翠、芝径云堤、长虹饮练、双湖夹镜、暖溜暄波、万壑松风、曲水荷香、西岭晨霞、芳渚临流、金莲映日、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石矶观鱼、莺啭乔木、甫田丛樾;随后,如意洲岛上的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云帆月舫、一片云等先后建成,金山岛、正宫也相继竣工。
康熙五十年(1711年)四月,康熙抱病北巡,养病于热河行宫。四、五月间,他从当时已建成的上百处景点中精心挑选出36处以4字命名的景点,确定为“热河三十六景”。他为每一景作一首诗,每首诗前写一小序,说明景点位置、概况及妙处,合编为《热河三十六景诗》。当时之所以称“热河三十六景”,是因为此时尚未命名“避暑山庄”,避暑山庄还在用“热河行宫”之名。到六月份,康熙皇帝题写了“避暑山庄”4个大字,制成匾挂于内午门上,热河行宫正式定名为“避暑山庄”。次年,一班御用文人为《热河三十六景诗》逐景作注、绘画,编为《御制避暑山庄诗》一书。这便是后来的“康熙三十六景”。
康熙皇帝题完三十六景后,又对避暑山庄进行了扩建,在已经修好的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长湖、西湖、半月湖的7个湖泊的基础上,又向东开辟了镜湖、银湖;在下湖的水闸上修建了3座重檐亭榭——水心榭;在东湖区域内修建了清舒山馆;重新修建了20华里的高大宫墙。
从康熙皇帝修建避暑山庄过程可知,康熙三十六景是康熙皇帝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9年间修建的上百处景观中挑选出来的用4字命名的部分景点,而非全部景观,更不囊括水心榭、清舒山馆等新扩出的银湖、镜湖内的景观。后来,乾隆皇帝题乾隆三十六景时,又从康熙年间修建的景观中选出26景列入其中,但是,仍有50余景舍在两个三十六景之外。笔者从这50余景中筛选出36景,定名为“康熙后三十六景”。
“后三十六景”中的“后”字,是“之后”“后来”之意,并非皇帝“后人”之意。
“康熙后三十六景”是:阅射门、澹泊敬诚、乐亭、四知书屋、万岁照房、西所、岫云门、鉴始斋、晴碧亭、卷阿胜境、清舒山馆、月色江声、静寄山房、莹心堂、峡琴轩、湖山罨画、环碧、澄光室、芳园居、浮片玉、含润亭、上帝阁、热河泉、观瀑亭、稼穑维艰、望源亭、瞩朝霞、积霞亭、坦坦荡荡、灵泽龙王庙、旷观、含粹斋、仙苑昭灵、斗姥阁、吟红榭、霞标。
“康熙后三十六景”均为康熙年间修建。
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皇帝即位。雍正皇帝主要精力在于治理朝纲,没有到避暑山庄来,也没有再建避暑山庄。
乾隆皇帝即位后,则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乾隆八年(1743年),建大型御舟青雀舫;乾隆十四年(1749年)修建松鹤斋;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建永佑寺;乾隆十七年(1752年)修建东宫。这时期,还用楠木改造了澹泊敬诚殿。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仿照康熙的做法,从避暑山庄已经建成的景观中挑选了36处以3个字命名的景观,也确定为三十六景。这三十六景中,有26景是康熙年间修建的,有10景为乾隆年间修建的。康熙年间修的26景中,有16景是康熙皇帝题名;有4景是康熙皇帝题名,乾隆皇帝重题;有6景是康熙皇帝未提名,由乾隆皇帝新题。“乾隆三十六景”诞生后,康熙所题“热河三十六景”改称为“康熙三十六景”。
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后,清政府统一了西北,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全国从南到北兴起了营造园林的风气。乾隆皇帝在北京改建和扩建了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兴建了颐和园,在承德又拨银两再次扩建避暑山庄。
在湖区,修建了4座大型园林:文园狮子林、戒得堂、烟雨楼、汇万总春之庙。在平原区,修建了文津阁、春好轩及永佑寺舍利塔。在山区,新增建了20余处园林及庙、观、庵,主要是:绿云楼、创得斋、食蔗居、敞晴斋、秀起堂、静含太古山房、有真意轩、碧静堂、含青斋、玉岑精舍、宜照斋、山近轩(以上为园林);珠源寺、旃檀林、碧峰寺、水月庵、鹫云寺(以上为佛寺),广元宫(道观),龙王庙(祠庙)等。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在松鹤斋内修建了继德堂,供皇十五子颙琰居住,这是避暑山庄内最后兴建的一组建筑。
从乾隆修建避暑山庄的过程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后修建的30余组大型建筑都是乾隆皇帝确定“乾隆三十六景”以后的事情,诸如烟雨楼、文园狮子林、戒得堂、舍利塔以及山区20余处的园林、佛寺这些避暑山庄的精髓都未能列入三十六景之中。笔者将乾隆即位后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修建而未列乾隆三十六景的景观归纳为“乾隆后三十六景”:畅远楼、继德堂、清音阁、福寿园、文园狮子林、戒得堂、汇万总春之庙、烟雨楼、文津阁、春好轩、永佑寺、写心精舍、同福寺、碧峰寺、有真意轩、鹫云寺、秀起堂、静含太古山房、珠源寺、绿云楼、瀑源亭、笠云亭、食蔗居、创得斋、清溪远流、山近轩、广元宫、古俱亭、敞晴斋、水月庵、放鹤亭、旃檀林、含青斋、碧静堂、玉岑精舍、宜照斋。
康熙前后两个三十六景,合称康熙七十二景;乾隆前后两个三十六景,合称乾隆七十二景;康乾二帝两个七十二景,共计144景。这144景虽然还不是避暑山庄的全部景观,但是,避暑山庄内精华的主要的景观都已囊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