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大全(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

2024-09-26 10:09:40  作者:商务印书馆 

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苏联作家 高尔基


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

——列宁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以累累巨作在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他的创作涉及小说、戏剧、哲学散文等,长篇著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今日仍是公认的世界文学瑰宝。

从19世纪60年代,他的作品向世界传播起,一大批进步作家,比如罗曼·罗兰、德莱塞、伯纳·萧等,都受过他的熏陶,很多读过他作品的人说,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作家,而且是一个最好的朋友,足以安抚人的心灵。

这一切,都源自于他的自我反省,并且将这种内省渗透到作品中。从19岁开始,到83岁为止的六十多年,他一直尝试将身上的小我投入到全人类中去,希望拯救人类灵魂,开拓一个博爱平等的世界。茨威格说,他“以残忍的狂热与无情的冷峻,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发掘。他一辈子都在努力通过自我写照达到自我完善,从不停歇,从不满足。”


1.战争与和平(全四卷)

一部乐观激昂的民族史诗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具有全欧洲意义的巨著


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高尔基


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屠格涅夫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创作于1863至1869年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涵盖了19世纪初俄国和西欧国家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全书以鲍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祖霍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家族成员们的经历为主线对当时的俄国社会生活做了全面的反映。此外,书中还有大量关于战争、历史、哲学的议论,作者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的同时,表达了反对战争的人道主义思想。



2.安娜·卡列尼娜


是托尔斯泰整个创作的核心之一

是托尔斯泰在他思想探索最为紧张

创作经历最为旺盛

艺术技巧最为纯属时创作出的一部长篇小说


一部小说能对一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乃至整个民族的国际形象和世界地位产生多么重大的意义,《安娜·卡列尼娜》提供了一个出色的例证。


这是一部前所未闻的作品,是空前的第一部!

——俄国作家 冈察洛夫


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

——俄国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安娜•卡列尼娜》与《战争与和平》《复活》一起被公认为托尔斯泰最伟大的三部小说,其中《安娜•卡列尼娜》不仅是这三部小说中承上启下的一部也是托尔斯泰整个创作的核心之一,被视为俄国近现代文化崛起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全书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以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


小说揭露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和思想探索。



3.托尔斯泰读书随笔


托尔斯泰毕生读书心得之精选

南开大学知名比较文学教授王志耕选编

反映托尔斯泰对人类理想生活的思索与探寻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是从列夫·托尔斯泰的毕生读书笔记、书信中挑选并组成的一部随笔集,共四部分。

第一部分文论选,主要是他对一些作家及其创作的评论,特别是他对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评论,虽略有偏颇,但却真实反映了文学创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书信选,主要是他与文学界朋友们关于当时文学创作的讨论,体现了他对现实主义创作的支持;

第三部分是从他的著作《阅读圈》中选译的内容,这部分主要记录其日常读书心得和思考;

第四部分是从他的著作《生活之路》中选译的内容,反映了他针对当时社会现实,在探索人类出路方面的思索和努力,强调人类要注重内心的修习,方能拯救整个世界的想法。

这本随笔集,不过是托尔斯泰日常思想的吉光片羽,却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堂吉诃德式的救世精神





4.生活之路


托尔斯泰绝笔之作

一位伟大文学家对人生、社会的最后总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1910年冬,寻求肉体与精神解脱的八十三岁高龄的托尔斯泰悄然离家出走,一周之后即溘然长逝于一个凄凉的小车站。他死后留下一部他没有看到出版、却是他一生思想精华之所在的著作,就是这部哲学论集《生活之路》。

本书内容庞杂,写作却如同经书般简洁和朴实。托尔斯泰力求“以使它们更加简明,使它们适应所有的人,适应每一个人”,成为一部通俗的写给大众阅读的生活哲学




5.托尔斯泰说欲望


人怎样才能克服欲望和罪孽呢?


俄罗斯文学家托尔斯泰晚年的压轴之作,穿越百年的灵魂拷问。

对人生、欲望、幸福、公平、正义、政权的反思。

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沉思录,一部写给大众的哲学书。


《托尔斯泰说欲望》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作品。本书以欲望为展开探讨的主旨,针对人性当中固有的欲望,作者从放纵、贪婪、骄傲、虚荣等方面进行剖析,以简洁而有穿透力的文字剖析了人之为人的意义:如何克服欲望,使精神追求摆脱欲望的压制,得到最终的幸福。本书当中的思想贯穿中西,萃取了历代思想家的精华,它不但是作者对自己的心路历程的总结,同时,它也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具有时代穿透力的思想,是穿越百年的人性拷问,对一个多世纪之后的我们,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警醒意义。




6.托尔斯泰谈幸福


关于“幸福”的思想成果结集

一本值得每一个想在尘世生活中获得幸福

完善自我的读者阅读的书


本书是列夫·托尔斯泰献给整个人类的最后箴言

“幸福”究竟是什么?托尔斯泰通过虔诚的思考给出这样的答案:生活即幸福

只有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才值得去过,才能使每个生活着的人感到幸福。


“把握现在”

时间是没有的,有的只是瞬间。

而我们的全部生活就在于此,在这瞬间之中。

因此,在这绝无仅有的瞬间之中,我们应当全力以赴。




托尔斯泰与尼采学说中的善


重新开启和彰显非理性的信仰传统与启示传统


本卷收录论文两篇,在第一篇论文“理念的统治”中,舍斯托夫批评俄国文论家梅列日科夫斯基对于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评价。认为梅列日科夫斯基完全掉入了用概念原则来框定作家思想的怪圈,因而无法把握被评论的伟大作家对于生存幻象那种肝胆欲裂的描画,也就更不能够理解这些伟大作品的思想深度。


而在第二篇“托尔斯泰与尼采学说中的善”一文中,作者更是直言,托尔斯泰把自己的文学作品当成了宣言善观念的工具,主张善要高于上帝。而尼采则主张超越善恶之争,尼采先是看出善里全是恶,随后又把恶全部看成善,因此主张要去寻求高于怜悯、高于善的东西。而尼采的这样一个主张,被舍斯托夫理解为一条通往信仰之路的思想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