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19:10:00
□魏义佳 (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红果短剧《无上魔尊》被曝为拍摄将玄凤鹦鹉染色后遗弃野外,引发争议。剧组回应称使用宠物专用安全染料,由专业人员操作并放归自然。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向记者表示,鹦鹉是野生动物,即使符合普通宠物专用染毛膏标准,对鹦鹉也未必适用,可能会对其健康造成影响。有网友指出,玄凤鹦鹉是宠物鸟,如果放回大自然,而且被染成这样,在大自然中恐怕难以存活。4月2日上午,记者在某短剧App中搜索该剧,发现第二集染色鹦鹉镜头已被删除。 (4月2日 封面新闻)
一只玄凤鹦鹉被染成鲜艳的粉色,成为短剧中博人眼球的“道具”。当剧组宣称使用“安全染料”“专业监护”时,被“放归”野外的宠物鸟却命运未知。这场以艺术为名的伤害,暴露了影视行业对生命的漠视。 剧组的辩解看似有理有据,实则难让网友信服。所谓“宠物专用安全染料”,在生物学常识面前无法成为开脱理由:玄凤鹦鹉的羽毛覆盖着保护性油脂,化学染料的侵入会破坏其防水与保温功能;染色过程中的束缚与刺激足也可能引发应激反应。更不妥的是剧组将人工饲养的鹦鹉“放归自然”的举动,这无异于对动物的间接抹杀。剧组精心炮制的公关话术,不过是安抚网友的权宜之计。
网友的愤怒绝非小题大做,而是文明社会良知的觉醒。人们质问的不仅是鹦鹉的命运,更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命题:当我们将动物视为随时可弃的“道具”,实质上是在默许一种对动物虐待行为的发生。这种对生命的漠视不会仅停留在动物层面——当生命尊严在影视创作中被随意践踏,下一道被破坏的底线又会在哪里?
这一事件出现转机,恰恰源于公众不依不饶的追问。当剧方删除鹦鹉相关镜头,当“抵制无良短剧”登上热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更是社会价值观的提升。这些进步也表明,对这种漠视生命的行为的每一次曝光,都是构建生命伦理共识的重要基石。
鹦鹉染色事件终会淡出热搜,但它留下的叩问不会停止:人类究竟需要怎样的艺术?是靠生命成就的艺术效果,还是建立在敬畏之心上的真诚表达?影视行业亟需建立动物拍摄伦理审查机制,监管部门应当将动物福利纳入文化产品审核标准,而每个观众手中的“播放键”,都应成为守护生命尊严的选票。唯有当艺术创作与生命敬畏真正共生时,我们才能说,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