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国补,中国手机市场温和复苏,小米重回第一

2025-04-27 18:53:00







中国手机市场越来越向前四家聚拢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顾翎羽

编辑|谢丽容
IDC和Canalys两家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近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超7000万部,受国家补贴政策提振及消费复苏推动,同比温和增长。IDC为3.3%,Canalys为5%,延续了自2024年开启的复苏趋势。
其中小米增长最为迅速,在时隔十年后重回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此前荣耀和华为多次为中国市场出货量第一。
两份公开数据中的一季度中国市场前五手机厂商排位均为小米、华为、OPPO、vivo和苹果。但具体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略有不同。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苹果是前五大厂商中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唯一同比下降的品牌。此外,五家手机品牌之外的其他手机厂商的整体市场份额也在下降。这意味着,中国手机市场越来越向前四家聚拢。
国际数据公司IDC在4月23日发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该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保持温和增长,出货量达到7160万部,同比增长3.3%。其中,出货量前五名的厂商小米、华为、OPPO、vivo和苹果出货量分别为1330万台、1290万台、1120万台、1030万台和980万台。五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8.6%、18.0%、15.7%、14.4%和13.7%。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数据中,前五大手机厂商占据了80.5%的中国手机市场,其他手机品牌仅占19.5%。2024年同期,其他手机品牌尚占据23.5%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IDC
另一家研究机构Canalys(现并入Omdia)在4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7090万部,同比增长5%。其中,前五大厂商小米、华为、OPPO、vivo和苹果出货量分别为1330万台、1300万台、1060万台、1040万台和920万台,市场份额分别19%、18%、15%、15%和13%。
Canalys数据同样显现出了手机市场向头部厂商进一步聚拢的趋势。其中,前五大手机厂商占据了80%的中国手机市场,其他手机品牌仅占20%。2024年同期,其他手机品牌尚占据23%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Canalys

手机市场整体温和复苏,进一步向巨头聚拢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国家补贴政策提振。以小米为例,小米手机出货量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约40%的同比增长。
商务部在2025年1月15日的发文,1月20日起,个人消费者购买单件价格不超过6000元的手机等三类数码产品可享受购新补贴,每件补贴比例为15%,每件最高不超过500元。
小米是这一政策的最大受益者,行业普遍认为这和小米手机的两个特点有关。首先,小米手机采用的主要是直营销售模式,有利于快速铺货和价格统一调控,抢占了“国补”拉动销售的窗口期;其次,由于补贴上限为500元,如果只考虑补贴力度的话,购买3333元左右价位的手机最优惠(3333元的15%约是500元)。当时,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报告称,预计3000元-5000元价位段机型受益最大,在补贴刺激下,一部分原计划在2025年晚些时候购机的用户可能会选择提前换机,而根据小米财报数据,小米是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4000元–5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市占率排名第一的厂商,有多款产品可以较充分受益于国补。
Canalys首席分析师朱嘉弢的观点是,小米的另一个重要增长原因是产品和渠道的协同效应。小米在线上线下统一的定价策略降低了消费者在“国补”政策下的决策成本,而其从可穿戴设备、PC、智能家居到汽车等全品类的覆盖,也最大化利用了“国补”适用范围,带动多场景捆绑消费。
苹果是出货量前五大厂商中唯一同比下降的品牌。Canalys数据显示,苹果在2023年第一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出货量分别是1330万台和1000万台,市场份额分别为17.8%和15.6%,而目前出货量已经滑落至920万台,市场份额为13%。
除了竞争加剧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多个原因,有观点认为,因为其Pro系列产品并不属于“国补”政策范围内,苹果的下滑也和“国补”政策有关。IDC认为,在市场整体同比增长3.3%的情况下,iOS市场第一季度同比下降9.0%,而Android市场中更多价位段的产品可以进入到“国补”行列中,因此市场表现相对更好,同比增长5.3%。
1月份落地的“国补”政策有效推动了市场的增长,但随着时间推移,政策对市场的拉动作用目前已经在减弱。Canalys研究经理刘艺璇表示,“国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部分消费者提前换机,但其更多体现为需求的时点前移,而非带来新增的有机增长。除了短期的需求提振,“国补”政策的深远影响更可能体现在渠道结构的调整。
IDC则认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幅低于IDC预期。即使“国补”政策未来做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调整,但2025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仍需应对更大压力。

责编 | 秦李欣

头图|视觉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