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06:39:00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政策尤其是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国内需求稳步恢复,经营主体信心持续增强,物价水平呈温和上涨态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为此,要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因时因势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面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部署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效提振了社会信心,保持了物价总体稳定。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保持稳定,物价领域结构性亮点纷呈。一是扣除能源的消费品价格涨幅稳中有升。2月份,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和同比均上涨0.2%,消费需求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反映出供需关系持续改善。二是服务价格稳中有升。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服务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带动服务价格温和上涨。三是房租价格企稳。在如今房地产市场供需调整的背景下,房价和房租已初现企稳迹象,稳楼市取得初步成效,CPI中的房租价格环比持平。四是汽车和光伏制造价格止跌回稳。当前汽车制造产能利用率连续3个季度回升,产能周期呈触底回稳的积极迹象,带动汽车制造价格回稳。光伏行业也通过“主动控产+技术创新”方式引导价格向合理区间回归。
展望后市,随着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落地落实,国内需求将稳步扩大,经营主体信心将持续增强,支撑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但也要看到,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正在扰乱全球经济秩序,拖累国际经济复苏步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低位运行态势,抑制我国物价涨幅。经测算,2025年我国CPI翘尾因素全年均值为-0.4%,PPI翘尾因素为-1.1%。总体来看,我国工农业生产和服务供给能力较强,重要民生商品保障有力,宏观经济治理空间充足,能够保持国内物价总体稳定。综合考虑物价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初步判断2025年我国物价水平将呈温和上涨态势。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发挥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适时推进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速同经济增速、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大财政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宏观政策更加注重大力提振消费和提高投资效益。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稳定大宗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意愿和能力,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带动效应,加大稳投资力度。
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加强行业自律,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创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密切监测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行业整合重组,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增加高端优质产能供给。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前荣 魏琪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