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府山公园湖光映羽影,黑天鹅十年栖居绘就城市生态诗笺

2025-05-08 15:30:00

碧波轻漾,垂柳拂岸,一群黑天鹅、赤麻鸭、绿头鸭翩跹于奥水湖上。它们或曲颈低吟,或振翅掠水,时而与岸边游客温柔对视,将“五一”假期的杨府山公园化作一幅流动的生态长卷。十年间,这群灵动的生灵以湖为家,用羽翼丈量着城市与自然的距离,为温州书写了一部温情脉脉的生态童话。

黑天鹅

湖心岛上的新生

清晨6点半,晨光初绽,奥水湖面泛着金色的涟漪。饲养员老魏开始忙碌着为刚出生的雏鹅、雏鸭准备早餐。只见她熟练地将鸡鸭饲料与切成条的新鲜大白菜混合后,放在岸边的石头上。“成年水禽一天只需要两餐,但这些小家伙每隔两小时就要投喂一次。”老魏笑着说。这一天下来,光是白菜总共要消耗70多斤。

奥水湖是杨府山公园的核心景观,面积超200平方米,湖岸垂柳依依,亭台倒映,宛如一幅水墨丹青。湖里生活着黑天鹅、赤麻鸭、绿头鸭、大雁等多种水禽。湖中央的人工岛——湖心岛不仅是鸟儿们的栖息地,更是它们的“产房”,老魏每天都会划船靠近湖心岛察看鸟儿们的生活状况。今年奥水湖格外热闹,接连迎来新生命。年初两只小黑天鹅破壳而出,三月又添三只新成员。“五一”期间,“邻居”赤麻鸭家族也孵出七只毛茸茸的幼崽。


赤麻鸭

这些雏鹅雏鸭们一早在老魏的看护下吃饱喝足后,便摇摇晃晃地跟着父母下水嬉戏游弋去了,软萌的可爱模样,给公园增添了别样的温馨画面。


从“断翅”到自由飞翔

2014年,杨府山公园开园时与温州动物园合作,首次引进10只黑天鹅、10只鸳鸯和绿头鸭,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家寄养有黑天鹅等水禽类动物的公园。

为了防止飞离,动物园对它们进行“断翅处理”(修剪的飞羽会在下一次换羽期重新生长,通常每年1次),可结果依然难阻鸳鸯远走、幼鹅南迁。2015年,14只未断翅的小天鹅也随季节振翅而去,留下一湖怅惘。之后,公园又陆续引入一定数量的大雁及外表与鸳鸯有几分相似的赤麻鸭等水禽。

湖心岛

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公园通过科学管理,黑天鹅的种群在湖心岛自然繁衍了六至八代。真正的转折始于“放手”:2017年开始,园方意识到真正的和谐不是束缚,遂停止对奥水湖里的黑天鹅等水禽进行人工干预,任它们自由来去,同时加强公园环境管理。之后,奇迹悄然发生,部分新生代黑天鹅虽然偶有飞离,但又会在某个时段返回。“它们是认准了这片水域,因为这里食物充足、栖息安全,还有稳定的‘社交圈’。”江滨园林管理所所长谢坚说,“黑天鹅显然已把奥水湖当成了自己的家园。”


羽翼下的城市诗意

目前,杨府山公园奥水湖中生活着二十余只黑天鹅,与赤麻鸭、绿头鸭、大雁等水禽和谐共处。它们的日常活动包括嬉戏、觅食和游弋,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赏。为增强互动体验,杨府山公园设置了安全投喂区和观景台。孩子们在家长陪同下,手持白菜叶与黑天鹅互动。“妈妈,天鹅吃了我的白菜啦!”小男孩兴奋的呼喊与天鹅“咕咕”的轻鸣交织,成为湖畔最动人的声音。

有市民表示,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珍稀动物,黑天鹅不仅是杨府山公园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生态环境改善的象征。它们的成功繁衍和稳定生活状态,反映了公园良好的生态保护工作。黑天鹅优雅姿态和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绝佳机会,从而也成为公园的“新网红”。

记者赵小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