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00:12:00
4月29日下午,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组织媒体开放日,正式揭开神秘面纱。阔别家乡92年后,安徽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的楚王熊悍鼎首次返乡,与楚王匜鼎上演两代楚王的世纪同框。阔别观众半年之久的铸客大鼎(楚大鼎)等一批安博“镇馆之宝”重磅回归,铸客大鼎旁还首次展出了九鼎八簋。
重量级青铜器齐聚
一级文物就180多件
全新亮相的“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展厅更大了、展品更丰富了、布展更精心了。
重新布展后的展厅面积是1400平方米,共展出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文物9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就达180余件,可以说汇聚了安徽夏商周时期最为重量级的青铜器。
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卞坚介绍,重新布展前展厅的文物数量在220件左右,目前展出的文物数量是之前的4倍左右,不少原先珍藏在库房里的重量级青铜器得以与观众“面对面”。
“大咖开会”什么样?看起来很低调。举个例子:东侧展厅的一个展柜里,集既甗、集脰鼎、集腏鼎等10件青铜器一字排开,仔细打量,每一件都有铭文,非常珍贵。
另一个展柜“含金量”极高,101块大大小小的楚金币经过2000多年风霜依然金光璀璨。展览策展人、安徽博物院副研究员程露告诉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一块完整的楚金币重量就达250-280克左右。
镇馆之宝回归
楚大鼎有了独立展柜
重磅回归的铸客大鼎不仅在展厅里占据C位,还有了独立展柜。展柜上方的黑色天幕上是“安邦”,来自铸客大鼎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的刻字,展柜后方的背景墙则根据铸客大鼎的纹饰制作。
铸客大鼎
拥有独立展柜的除了铸客大鼎、鄂君启金节、龙虎纹四环铜鼓座等镇馆之宝,还有被称作“西周路由器”的“铜云纹五柱器”等备受观众喜爱的网红文物,可以说“地位是凭实力挣来的”。
云纹五柱器
鄂君启金节
为助阵本次大展开展,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楚王熊悍鼎阔别家乡92年后首次返乡。根据铭文,该鼎是楚幽王熊悍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改铸的礼器。在展厅中,楚王熊悍鼎与楚王匜鼎(楚考烈王铭文器)陈列在相邻展柜,实现了两代楚王的世纪同框。
楚王酓(yǎn)悍鼎
楚王酓(yǎn)前匜鼎
两代楚王青铜器为何同出安徽李三孤堆楚王墓?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卞坚介绍,目前的推测是战国晚期楚国风雨飘摇,楚国在为楚考烈王举行葬礼后,留下了一批青铜器继续使用,并在楚幽王去世后作为随葬品随葬。这场时隔92年的“鼎”级重逢也为观众了解战国晚期的楚国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和想象空间。
九鼎八簋
这次跟着楚王熊悍鼎一起回乡的还有两件青铜簋,是楚幽王陪葬器九鼎八簋中的两件。在楚大鼎旁的展柜里,这两件青铜簋正式入列,楚幽王陪葬九鼎八簋首次亮相,这也是安徽博物院首次展示九鼎八簋。遗憾的是,八簋中还有两件1933年后流失,至今没有下落,只能以仿真展板的形式出现。
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了解到,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将于5月1日开始对公众预开展。展览以“寻踪夏迹”“煌煌商域”“夷立淮土”“诸侯方国”“楚辉照耀”五个单元构建叙事框架,系统呈现安徽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演进轨迹与辉煌成就,深刻阐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关键地位与独特贡献。展览地点位于安徽博物院蜀山馆(新馆)三楼。
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卞坚表示,预开展期间,希望观众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对展览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计划于5月18日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