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增势猛!广东一季度产业观察来了→

2025-04-24 15:05:00

4月24日,记者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召开的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9.9%、83.5%、31.3%、10.8%、48.2%。

“我们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省工信厅副厅长吴红介绍,今年一季度,全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9%、5.3%,均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5.3%、32.4%,产业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

云天励飞产品芯片(羊城晚报记者钟振彬摄)

在部分企业抢出口、“两新”政策再加码的支撑下,广东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4%,汽车制造业增长12.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6%,广东省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也正式投产。

“今年3月,亿航智能获颁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低空载人服务及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可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今年4月,中航通飞参与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鲲龙’AG600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获得进入市场的准入证。”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副处长夏鹏说。

夏鹏介绍,一季度,全省下达3886万元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先进装备领域;省工信厅抓紧推进《广东省先进装备重点领域三年攻坚方案(2025-2027年)》编制工作,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制造和生物医药、海工装备、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四个领域实施重点攻坚。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是今年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今年,《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立足强化资金、人才、用地等资源供给,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应用场景、培养引进人才、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12条“干货”政策措施。

人形机器人在广交会展馆内巡场(羊城晚报记者钟振彬摄)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人工智能方面,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其中:独角兽企业24家,上市企业达9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已发布63个大模型,位居全国前列。

机器人方面,广东已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之一,形成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为核心,珠三角协同发展的机器人产业格局。2019年至2024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6.32万套、服务机器人194万套,累计增长31.1%和10.8%,延续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省工信厅总经济师邹勇兵介绍,为持续深化推动全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今年推动成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围绕科技创新、产业促进、应用拓展、产业招商、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区域布局、出台政策法规、强化要素统筹、增强资源保障、打造产业生态。

此外,自去年发布“生物医药38条”以来,生物医药产业也涌现一大批成果。2024年,广东全年获批一类创新药7个、中药新药2个、三类创新一类器械6个;今年一季度,全省已有3款一类创新药、1款中药创新药、2款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接近2024年全年获批数量的一半。

文 | 记者 许张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