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万亿元!境外机构,增持↑

2025-04-30 02:03:00

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中国债券市场投融资环境,成效显著。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到183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近期,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境外机构增持我国债券趋势明显。

183万亿元!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多方看好“中国债”

总台央视记者 吴哲钰:183万亿元人民币,是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160余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涵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类机构和商业类机构。目前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债券总量4.5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持仓量上升了2700多亿元。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平稳有序,吸引境外机构积极参与。

自2019年以来,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近年来权重逐步提升: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的权重已达到9.7%,较四年前提升了3.7个百分点,并于2024年11月超过日本,升至全球第三;中国国债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中的权重为10%,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中国国债在富时罗素国债指数中的权重已达到10%,是最初预计的两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苏剑:充分表明全球机构投资者对于我国金融业持续扩大开放和我国债券市场的信心。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稳中向好,为外资看好中国奠定了扎实基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稳步推进,则进一步加快了外资进入中国债市的步伐。

此外,专家还告诉记者,从实际收益率、避险属性等各方面看,中国债券市场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人民币债券价格波动小、回报稳定。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曾刚:人民币债券具有较高的分散化、多元化投资价值,避险功能正在不断增强。根据有关测算,2024年中国债券与美国股债、欧洲股债以及新兴市场股债的收益率相关性都接近零。央行等有关部门为境外机构提供更加友好的投融资环境,推出一系列“债券通”“互换通”优化措施,进一步与国际主流交易品种接轨。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央行还将持续推进中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拓展境内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特别是长期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

超9500亿元!制度优化 环境良好 境外机构争相来华发行熊猫债

境外机构不仅积极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还通过发行熊猫债参与其中。在国内低利率融资环境下,熊猫债融资成本优势凸显,境外机构发行热度不断攀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境外机构来华发行熊猫债累计超过9500亿元。2025年以来,熊猫债的发行规模已超600亿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总部位于北京的多边开发银行,为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是其长期战略发展方向。截至目前,亚投行在中国已经支持了交通、能源、公共卫生与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二十余个项目,也因此对人民币投融资有旺盛的需求。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司库长 诺德礼:十年间我们在全球投资了300多个项目,其中有21个在中国,也正是因此,我们在中国以境外发行人的身份开始发行债券。

截至目前,亚投行已累计发行145亿元人民币熊猫债券。诺德礼告诉记者,海外投资者越来越有兴趣参与人民币债券市场。一方面是由于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的投资环境良好。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司库长 诺德礼:人民币债券市场走出了一条清晰的持续改革路径,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更好服务境外投资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体量巨大,流动性充裕。很多投资者都希望来到中国境内市场投资,这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个非常强劲的趋势。

说到熊猫债,还有一位在华工作了20年的外资银行高管也是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德意志银行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 方中睿: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进行融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的,投资在中国,融资在中国,有利于长期的发展,人民币资本市场又提供了很有效的融资来源。

1999年,方中睿来到中国求学后留在北京,并一直在外资金融机构工作。他所任职的德意志银行,在2024年成为熊猫债承销规模第一的外资银行。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熊猫债的发行人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纯外资发行人占比大幅增加,2024年熊猫债的纯外资发行人占比接近40%,而2023年只有17%。

德意志银行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 方中睿:从发行人的角度,我们看到了去年熊猫债(发行)的增量主要来自非中资机构,包括德国,也包括一些其他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行主体,所以也说明熊猫债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发行人都有吸引力。

德意志银行集团财务部发行与证券化主管 乔纳森·布莱克:通过4次发行,德银集团完成了80亿元熊猫债的发行计划,获得了热烈的市场反响。这印证了人民币债券市场已快速发展成为我们重要的融资渠道,我们期待尽快启动我们集团第5次熊猫债发行。

【来源:央视财经;编辑:肖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