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13:17:00
破解人口少、土地闲、产业空的“空心村”现象,是乡村振兴面临的一道题。铁西区彰驿站街道朴坨子村,也曾面临“空心”之困:700余户人家近半是空巢老人,年轻人出走,土地沉寂。
如今,这里已是远近闻名的“实心村”,铺展着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的田园图景。
《沈阳日报》2025年4月30日4版
产业实
四季采摘不断捻
5月临近,朴坨子村蓝莓大棚里,个大又饱满的蓝莓果缀满枝头,表面裹着均匀的白霜。“千万别擦掉!这是蓝莓自己分泌的果粉,可不是农药。”大棚的主人闻艳峰给记者科普,“果粉越完整,蓝莓越新鲜,口感和营养才越好!”
闻艳峰正在为“五一”假期作准备。他说:“不少人预约要过来采摘,点名要咱家‘优瑞卡’和‘L25’品种,甜度高、果粒大……”去年仅是迎接采摘客人,就为他带来7万多元的收益。
在朴坨子村,130余栋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油桃和蓝莓已经挂果,铁皮柿子也进入成熟期。”村党支部书记李福崑带着记者边走边看边介绍,过了“五一”假期,苹果、桑葚、鸡心果等特色水果就该轮番登场了,再搭配上荷兰豆、菜笋等绿色蔬菜,一年到头“不断捻”。
“四季有果”的采摘产业链,让朴坨子村年吸引游客超万人,人气又带来了财富。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设施农业收入占总收入近七成。
人才实
能人怀才返乡来
采摘热又激活了乡村旅游。随着“五一”假期临近,朴坨子村紧锣密鼓筹备迎客:垂钓池边新添了遮阳伞,梨园里增设了休憩长椅,田间地头竖起了采摘导览牌。
“城里人进棚采摘完,还爱上户外烧烤区野炊,再上鱼塘钓鱼,经常待上一整天。”村里的致富能手张忠凤,正在调试新购入的智能浇灌设备。他承包的100余亩采摘园,去年带动25户村民户均增收3万元。
村里有了人气,客商愿意来投资。这几年,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特别是年轻的“新农人”,也纷纷返乡创业。还有种植大户邹金秋,棚里的菜笋、有机菜花通过电商平台直供商超,供不应求;懂技术的闻艳峰采用“棚内种植+棚顶光伏”模式,5亩试验田的年收益突破20万元……
“你看现在人气旺,以前可留不住这些年轻人,全村700余户人家近半是空巢老人。”村干部感慨着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给村子带来的变化。
治理实
乡村自治显动能
产业兴,乡村富,腰包鼓。借着铁西区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在彰驿站街道带领下,有经济实力的朴坨子村又“自选动作”,创新采用了“政府补+集体出+村民筹”模式,提出“投工投劳共建和美乡村”的提议,得到村民热烈响应。
走进朴坨子村,3000多米长的仿古围墙蜿蜒如带,14公里石板路串联起家家户户,500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夜晚村路,曾经的臭水沟变身荷花池,危旧房改造的10余座民宿小院错落有致……彰驿站街道城管办负责人薛文博介绍,这几年朴坨子村整合各方建设资金进行了村庄绿化、亮化、硬化等基础设施改造与环境整治,不仅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环境,更充分调动村民共商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铁西区农业农村局在全区44个涉农行政村,启动自来水入户、室内水冲厕所等工程,通过“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市场参与”,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发展变化凸显“实”的意义:实打实的产业、实心眼的人才、实打实的共建,才能让乡村真正“实”起来、活起来、美起来。
沈报全媒体记者:叶青
编辑:时海波
责任编辑:刘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