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5:16:00
“申城多少平安夜,天湖几代守夜人。”在安徽宣城的土地上,上海白茅岭监狱与军天湖监狱静静矗立,这里是上海监狱系统“红烛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六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监狱民警远离繁华都市,扎根山区,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默默守护着社会的安宁,践行着法治的使命。
3月27日,上海司法行政“法治先锋”巡回宣讲团的到来,为这片山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宣讲团一行7人,在为监狱民警作专题宣讲后,与基层民警围坐在一起,开展了一场“红烛映初心,法治铸忠诚”主题座谈会,“红烛精神”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话题,也让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深入探寻这一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
红烛精神的溯源与传承
军天湖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陆建荣介绍了“红烛精神”的起源和发展。1988年,舞蹈《红烛颂》的诞生,成为“红烛精神”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多年来散落在基层一线的奉献故事,凝聚成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从此“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成为上海监狱系统广大民警的价值追求。
从早期的艰苦创业,到如今的现代化监狱管理,“红烛精神”始终熠熠生辉。程志平31岁殉职于押解途中,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徐国庆40年如一日坚守安检岗位,练就“火眼金睛”,见证了监狱安检从竹制警戒线到电子围栏的时代变迁,他布满老茧的双手,既能精准识别违禁品,也能熟练操作智能安检系统。当新型基建工程打破传统监区格局时,他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的身影,正是“红烛精神”在数字时代的生动投影。这种坚守并非墨守成规,而是与时俱进、老树发新芽式的传承。
在这片土地上,还有无数像程志平、徐国庆这样的民警,他们远离家乡,扎根山区,默默奉献。他们的故事,共同编织起了“红烛精神”的信仰之网,成为上海监狱系统宝贵的精神财富。
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
再有100天就退休的四级高级警长刘学军,荣获2024年“红烛精神特别贡献奖”。他的故事,是无数监狱民警日常工作的缩影。他说,多年前一名犯人得知远在四川老家的两个孩子溺水而亡,深受打击,产生了轻生念头。刘学军作为中队长,没有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多次与犯人谈心,用真心和耐心去温暖他、感化他。经过4个月的努力,犯人终于开始改变。几年后,犯人刑满释放,离开时他跪在刘学军面前,感激地说:“是你给了我生命。”
直到退休前夕,刘学军依然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在他看来,“在队一分钟,干好60秒”,这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红烛精神”的践行。座谈会上,他展示的二十多年前的荣誉证书,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他多年来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见证。
在上海监狱系统,像刘学军这样的民警还有很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坚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红烛精神”的内涵。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为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促进犯人的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红烛精神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烛精神”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青年民警胡锦明,是2024年上海监狱管理局十大红烛人物之一。他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为红烛精神增添了新时代的特色。在工作中,他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利用监狱广播站,引导罪犯收听人民日报夜读,通过每日不断的“心灵鸡汤”灌输,让罪犯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做人道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监管效果。
如今,军天湖监狱还成立“六尺巷”工作室,因地制宜创新“六步调解法”调解矛盾,有效化解了罪犯之间的纠纷,维护了监狱的和谐稳定。他们创建“法润天湖”品牌,从顶层制度设计展开,构建制度库,厚植法治文化,让70余名有法律专业背景的民警和8名公职律师有了用武之地,为创建法治监狱示范单位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监狱管理的水平,也为“红烛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法治先锋眼中的红烛精神
作为宣讲团成员,南汇监狱的孙静静讲述了“法治先锋”周盟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了监狱人民警察的使命和价值。她说:“讲他的故事,成为像他一样的人!在整理和讲述周监的故事时,我会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使命,会让自己增强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其实这些故事里展现的都是日复一日地坚守和关键时刻的担当,让我看到平凡岗位的不凡意义。”
“法治先锋”邵煜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法医病理专业室主任,他始终坚守为死者言、捍生者权的信念。谈到红烛精神,他深有感触:“事莫大于人命,罪莫大于死刑,辩是非曲直,唯证据说话。身为一名法医,职业操守和监狱民警的职业荣誉感是一样的,有些东西,注定不能用金钱简单衡量。对法医的热爱,可以诠释为一种职业追求。”
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受理与调解处副处长吴丽梅,是深受欢迎的“法治先锋”宣讲人。她在座谈会上表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自2016年从事行政复议工作以来,她接待人民群众一千多人次,处理争议三千多起,办理的案件入选上海市首届行政复议十大典型案例,被推荐为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先进个人。她认为,要把“红烛精神”化作工作动力,化作为民服务的初心和能力,作为行政诉讼工作人员,必须摒弃衙门思想,忠诚担当,增强职业认同感,把职业当作事业干。她的发言,引发了现场的强烈共鸣。
市司法局宣传处处长季嘉说,“红烛精神”激励我们在推进“法治先锋”巡回宣讲中要更加精进,更加深化,在传递精神力量的同时,加大普法力度,赋能队伍建设、全面建设和社会治理实践。
上海司法行政“法治先锋”巡回宣讲团自成立以来,深入各区,走进机关、军营、高校、党校、监所、园区、商圈宣讲21场,涵盖机关干部、政法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高校师生、企业代表、国企员工、社区群众等线下1万余人观看,线上观看近百万人,被市委纳入“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传教育重点项目。
上海监狱政治部主任王毅总结道,作为新时代司法工作者,忠诚是核心,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就是爱岗敬业,这也是“红烛精神”的内核要求。在新时代,弘扬“红烛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职责,不断创新进取,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贡献力量。
军天湖监狱广场的红烛雕塑,青铜铸造的火焰纹中,依稀可见当年竹海篝火的痕迹。它不仅是“红烛精神”的象征,更是对一代又一代监狱民警奉献精神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