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3:45:00
作 者丨周炎炎
编 辑丨方海平 黎雨桐
财政部网站3月31日消息,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财政部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次资本补充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进。
财政部表示,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稳健,资产质量稳定,拨备计提充足,主要监管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相关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和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有利于银行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为国民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斥资5000亿,财政部牵头补血四大行
3月30日,四家国有大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公告称,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形式募集资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四家大行的募资总额分别为不超过人民币1050亿元、1650亿元、1200亿元、1300亿元,共计5200亿元。
此次增资由财政部领衔。根据公告,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行对象均为财政部;交通银行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200亿元,发行对象为财政部、中国烟草和双维投资,其中财政部拟认购金额为1124.2亿元。邮储银行定增不超过1300亿元,发行对象为财政部、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其中,财政部认购金额约为1175.8亿元。
本轮增资的起点为去年9月2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曾表示,为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经研究,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财政部从此控股交行!高管回应定价、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等话题
交行3月30日下午就增资事宜举行针对媒体和分析师的发布会。交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任德奇对记者表示:“给我们注资是一场‘及时雨’,可有效缓解交行资本的压力,也让我们以更大的力度去支持实体经济,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
他提到,此次资本补充于交行而言有三个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第二有利于促进交行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地做优做强;第三有利于交行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
针对交行增资后的计划,交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宝江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交行将持续服务好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精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发挥好“上海主场” 创新策源和辐射带动的作用,深入推进客户基础提升工程,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并进一步激发改革活力,以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 财政部控股交行将带来哪些变化?
本次交行发行股票种类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采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定增)的方式。发行对象为财政部、中国烟草和双维投资。交行方面称,董事会审议通过后,还需要通过股东大会审议、金监总局批准、证监部门同意注册之后方可实施,“力争上半年完成”。
此次发行价格每股8.71元,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A股股票均价的80%,且较当前股价有较大溢价。发行数量约137.77亿股,占发行前总股份的18.5%,发行规模1200亿元。其中,财政部出资1124.2亿元,中国烟草和双维投资(中国烟草的全资子公司)分别出资45.8亿元和30亿元。发行完成后,财政部持股比例超30%,将成为控股股东。
财政部原本就是交行的第一大股东,参与此次发行是国家层面的部署安排,是在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增加交行信贷投放和稳定经营能力,从而助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
交行方面认为,财政部成为控股股东之后,有“不变”亦有“变”。
“不变”的是,财政部的董事会席位未发生变化,交行在定增后仍旧保持公司治理体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经营管理的独立性,财政部作为控股股东,依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股东权利,在董事会层面通过委派董事参与重大决策,不直接干预交行的日常经营管理。
“变”的是,财政部成为控股股东后将为交行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可有效引导交行在信贷资源配置、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与国家重大战略形成联动,在风险隔离、考核激励方面形成更科学的制度设计。同时,财政部也赋予交行更大的责任,其高度关注注入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求通过注资提升交行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同时,提高盈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对交行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交行预计,此轮定增发行完成后可提升交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8个百分点。记者从交行2024年年报中发现,2024年末交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4%,经过此番定增,有望提升至11.52%。客观而言,定增前交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达标,而2023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后,面临更高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2. 为何采用定增的方式“补血”?
银行补充资本包括内源性补充和外源性融资两种路径,近年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净息差持续承压,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利润留存并进行内源性补充资本有所减少,更需要外源资本补充。而由于上市银行平均市盈率仅0.6左右,再融资也受到诸多限制。
交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解释称,由于银行自身资本补充压力大,对多种资本补充方式进行了长期研究论证。从监管政策看,因大行股价处于破净状态,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不具备可操作性,而定向增发在董事会推动且全部发行对象明确的情况下不受股价限制,是可行的融资途径。从市场影响角度,本轮融资采用非公开发行方式融资,对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以及股价冲击也比较小。
3. 如何保护中小股东?
定增势必摊薄每股收益,中小股东通常会担忧其利益损失。在本次沟通会上,交行高管层也针对保护中小股东的措施做出了一些承诺。
何兆斌称,除定价高于市价外,发行对象承诺新增股票锁定5年,存量股票18个月内不转让,减少对二级市场冲击。董事会通过摊薄回报填补措施议案,加强募集资金管理,优化资产结构,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稳定。
至于未来的分红计划,该行管理层表示,目前已通过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明确未来三年每年以现金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归属股东净利润的30%,保持分红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已经持续13年保持30%以上的现金分红率。
交行方面认为,定增每股8.71元的定价体现了大股东对于交行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统筹兼顾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符合市场化的原则。需要说明的是,最终发行价格将根据年度分红情况进行分析。截至上一个交易日,交行A股每股股价为7.36元。
“虽然在本次发行后每股收益短期内有所摊薄,但中长期看本次定增保障了交行长远发展,进一步夯实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增强了交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有助于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和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会提升交行的盈利能力,提高其为广大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交行管理层并透露,交行董事会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摊薄即期回报填补措施的议案,一是要通过加强募集资金的管理,来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将坚持资本约束的理念,不断优化风险资产结构,稳步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和资本收入水平;三是优化资产结构,鼓励低资本消耗业务发展,加速推进盈利模式转型;四是保持利润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4. 注资后有何计划?
任德奇表示,接下来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做好资本补充和相应的资本管理工作:
一是,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力服务实体经济。交行将进一步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切实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消费及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特别是要围绕支持新质生产力,强化投贷联动,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支持提振消费,以更大力度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努力提升上海主场的竞争力。
二是,要切实强化资本管理,提升资本回报。要优化资本配置,将资本优先配置到战略需要、价值突出的业务领域,强化资本约束、严格风险管控,多措并举加强资本节约型业务的拓展,深挖内部资本节约潜力,稳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及回报水平。同时,要始终高度重视保障投资者利益,
保持稳定的分红政策,这也是要平衡好股东回报的价值判断和服务。
三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世界一流银行集团,保持战略不动摇。要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打造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财富金融、贸易金融特色。不断夯实客户基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坚定推进零售转型,保持净息差基本稳定,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