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真诚待客,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2025-05-10 14:54:00

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全国国内出游人次达3.14亿,同比增长6.4%。面对井喷的旅游需求,各地政府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举措,将“共享”理念融入城市治理的细枝末节,用一扇扇打开的“门”消弭游客的陌生感。机关食堂的烟火升腾、学校免费开放的停车场、体育场馆的暖心床铺……让“他乡”的烟火气化作“故乡”的温情。

公共资源的开放,盘活的不仅是闲置的空间,更是城市的温度。在湖北襄阳古城景区,荆州街小学外悬挂的“襄阳欢迎您!校内免费停车!”红色横幅成为最醒目的城市标识。“五一”期间,襄城区21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单位,免费开放闲置停车泊位1112个,让游客不必为“停车难”发愁。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以3-18元的亲民价格推出“荣昌味道”小碗菜,首日便吸引3000余名游客,供不应求的背后,是城市毫不保留的诚意。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实则是对城市资源的深度挖掘与高效利用,将原本闲置的空间转化为服务游客的“及时雨”,让公共资源成为连接城市与游客之间信任的桥梁。

城市的温情,不仅体现在物质的供给上,更在于情感的共鸣。面对酒店爆满的困境,湖北恩施宣恩县文旅局局长王菊芳带头将游客请进自家客房,县文旅系统职工和市民纷纷腾出空房供游客借住。当地政府也快速响应,在县民族体育馆增设100多张免费床位,被褥、洗漱包、24小时热水一应俱全,“暖心角”里摆满了土家族特色小吃。这一系列“来了就是自家人”的“全民宠客”举动,让公共服务超越了简单的职能范畴,升华为游客与一座城市的情感联结。正如一位游客在留言簿上写下的:“住的是临时房,感受的是长久情”。从“无处落脚”到“四海为家”的转变,不仅依靠的是应急资源的快速调配,更源于政府与市民协同的“共情力”。这种“共情力”让游客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和温暖。

“开门”迎客,不应止于节假日的“应急之策”,更需将一时之举转化为常态机制。浙江衢州将五年前机关食堂开放的“试水”固化为制度,每年假期常态化运营;甘肃敦煌要求游客凭景区门票登记用餐,既保障资源合理分配,又拉动二次消费;苏州开放机关停车场同步上线“苏周到”APP预约系统,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制度设计、搭建资源整合平台、引入数字化管理、构建市民参与机制等手段,让“开门”迎客成为多方共赢的城市治理新常态。

城市温度的传递不一定要靠宏大叙事,有时只需要一份将心比心的诚意,一碗3元的卤鹅,一张免费床位,一个便利车位,足以让游客记住一座城。“开门”迎客以共享的理念传递着城市温度,以共情的力量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打开这扇“门”,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他乡寻得故乡的温暖,将“他乡变故乡”的美好故事写满神州大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王新(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

责编:袁莉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