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2 16:08:00
菱电电控(688667.SH)日前发布2024年年报,期内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增长18.57%,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1594万元,同比减少67.55%,创近八年新低。
营收和利润的极致剪刀差背后,是公司转型途中的真实写照:新能源浪潮撼动公司多年铸就的基本盘,商用车EMS(发动机管理系统)业务2024年大幅萎缩致使公司毛利持续下滑,转型业务乘用车EMS和电动化产品明显放量,但毛利贡献极为有限。面临濒临亏损的现实考验,2024年,菱电电控的降本大刀开始砍向研发和高管薪酬。
作为国内燃油商用车自主电子控制系统头部玩家,近年菱电电控全面向乘用车和电动化转型。
基本盘方面,2024年,公司较高毛利率的核心产品商用车EMS实现销售收入5.75亿元,同比下滑26.61%,业务收入占比从77.69%大幅下降至48.08%。
其下滑缘于公司遭遇商用车销量下滑和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提升双重夹击:2024年,全国商用车国内销量296.9万辆,同比下降9%,其中,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53.2万辆,同比增长28.9%,渗透率升至17.9%。
新兴业务的突破撑起公司营收增量,2024年,公司乘用车EMS和电动化产品收入合计4.89亿元,同比增长255%,营收占比从13.63%提升至40.91%。
但这部分增长带来的毛利有限,相对于商用车EMS赛道,公司表示,乘用车EMS市场竞争激烈,电动产品更新换代快、竞争对手多,公司在EMS乘用车和电动化产品市场存在毛利率低、业务规模偏小的情况。
菱电电控面临的又一重压力来自乘用车市场激烈的价格战传导。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厮杀至4.3%的冰点,而公司刚刚实现批量装机的客户理想和零跑双双加入价格战行列。
其中,以理想的降价最为典型,在2024年4月全系降价后,2024年11月又推出变相降价方案,宣布2024年年底前购车可享受三年零利息优惠。
下游车企卷入价格战,不仅是菱电电控,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也深感寒意。去年4月,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曾公开表示,博世几乎所有的供货板块都受到了压力。
负累之下,2024年,菱电电控销售毛利率下滑至近年最低点19.37%。至于去年公司新能源汽车控制器毛利率情况,公司未像2023年一样单独披露。
在向乘用车、电动化转型途中,菱电电控已接近亏损边缘,2024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大降8成至662万元,其节流措施愈显激进。
去年,公司研发费用1.65亿元,同比下滑4.59%。研发人员从659人减少至563人,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从18.34万元降低至16.27万元,其中30岁以下的研发人员成为减员主力,同比减少70人。
来源:菱电电控2024年年报
降薪已波及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当期核心技术人员合计报酬从2023年的546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499万元,其中监事、核心技术人员周建伟的薪酬从2023年的61.67万元降低至36.35万元。
部分董监高的降薪尤为惨烈,当年董监高全体报酬从368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300万元,其中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龚本新的薪酬从2023年的48万元降低至18万元。
节流式降本之外,菱电电控的盈利出路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司能否在规模效益上快速打开局面,这并非易事。
在EMS乘用车领域,公司面临博世等外资巨头的垄断性挑战,目前公司量产的乘用车EMS客户较少,仅在理想、零跑、江淮、合众等乘用车客户实现批量装车。
在电动化产品领域,公司面临着来自华为、汇川技术、阳光电源等一众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
公司的突围思路是强化其EMS优势,研发能够降低车企成本的融合产品,例如ECU+GCU+发电机三合一产品等。不过,这类产品距离大批量装车搭载仍有一段距离。
想要尽快改善局面,并购成为更为现实的选择。2025年2月,菱电电控筹划收购江苏奥易克斯汽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易克斯”)98.426%的股权,奥易克斯同为国内稀缺的混合动力电控系统供应商。
对于交易目的,菱电电控提到,通过集中采购提高对供应商议价能力,有利于降低公司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孙明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