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 17:33:00
每经记者:王佳飞 每经编辑:张海妮
丨 2025年3月24日—2025年3月30日 丨
NO.1 中原高速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9.69亿元,同比增长22.20%
3月28日,中原高速(SH600020,股价4.38元,市值98.43亿元)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69亿元,同比增加12.66亿元,增幅22.20%,其中通行费收入44.5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0亿元,同比上升6.27%。截至2024年末,公司管养总里程约8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四车道里程约567公里,六车道约16公里,八车道约209公里,匝道16公里。
点评:中原高速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9.69亿元,同比增长22.20%,但净利润同比仅增长6.27%,显示其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优化。未来,公司需在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加强成本管理,提升盈利水平。
NO.2 汉威科技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1.38%
3月28日,汉威科技(SZ300007,股价41.47元,市值135.79亿元)公布了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2.2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668.0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38%。汉威科技表示,报告期内新布局业务对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992.79万元。公司表示,业绩受部分业务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以及战略布局的MEMS传感器IDM产线、激光器封测产线、超声波仪表等新业务在报告期内未能实现有效业绩产出等多重因素影响。
点评:汉威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分别同比下降2.61%和41.38%。新布局业务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较大,且市场竞争加剧、研发投入增加以及新业务未能有效产出等多重因素导致业绩下滑。公司未来需加快新业务的业绩转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合理控制研发投入,以改善盈利状况。
NO.3 郑煤机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370.52亿元,同比增长1.73%
3月28日,郑煤机(SH601717,股价15.17元,市值270.85亿元)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2024年郑煤机实现营业总收入370.52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34亿元,同比增长20.16%。
点评:郑煤机2024年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煤机板块贡献突出,反映煤炭行业设备更新需求及公司成本优势。汽车零部件板块收入占比近半,需警惕下游行业周期性波动对双主业协同效应的影响。长期增长或依赖煤机技术升级及汽车业务市场渗透率的提升。
NO.4 中航光电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6.86亿元
3月28日,中航光电(SZ002179,股价41.95元,市值888.61亿元)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6.86亿元,同比增长3.04%,实现归母净利润33.54亿元,同比增长0.45%。从收入构成看,连接器行业营业收入为204.0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98.64%。
点评:中航光电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微增,业务高度集中于连接器领域,显示其在细分市场的稳固地位,但也隐含产品结构单一风险。增速放缓或与行业需求阶段性饱和有关,未来需关注高端民用领域的技术突破,以及多元化布局能否打开新增长空间。
NO.5 焦作万方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73%
3月28日,焦作万方(SH600810,股价8.86元,市值89.94亿元)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64.65亿元,同比增加4.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5.89亿元,同比下降0.73%。焦作万方主要业务为铝冶炼及压延加工,配套火力发电。公司表示,2025年要进一步树立正确认识,持续做好电力结构优化,降低电力成本等。
点评:焦作万方2024年营收小幅增长但净利润微降,铝价波动及电力成本压力或为主要制约因素。公司提出优化电力结构的规划符合行业降本趋势,但电解铝行业高能耗属性下,电价政策及碳中和目标对其成本控制能力的考验仍将持续。
NO.6 一拖股份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22亿元,同比下降7.52%
3月27日,一拖股份(SH601038,股价13.8元,市值155.06亿元)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04亿元,同比增长3.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2亿元,同比下降7.52%。2024年,公司实现大中型拖拉机产品销售7.43万台,同比增长2.73%;柴油机产品全年实现销售14.59万台,其中外销7.76万台,同比下降5.98%。
点评:一拖股份2024年营收增长而净利润下滑,反映主营拖拉机产品销量增长未能完全覆盖成本上升压力,柴油机外销下降亦显示部分市场需求疲软。公司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智能化转型投入对利润率的长期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