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08:44:00
【文/观察者网 郑乐欢】
六月的蝉鸣声中,1335万考生结束了人生大考。当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全国各地的考场涌出年轻的身影——有人欢呼雀跃,有人沉默不语,更多人脸上带着复杂的茫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18年以来高考报名人数首次下降,比2024年减少了7万人。
在观察者网“青年·观”专题对话中,某市高三(1)班的七位应届毕业生敞开心扉,他们的经历映照出中国学子最真实的成长轨迹与心路历程。
高中三年的酸甜苦辣,经历过的人都深有体会。李帅(化名)用“压力与快乐并行”来概括这段时光。作为班长的他,对高三下学期的松懈耿耿于怀:“如果当时能坚持学下去,成绩或许会更好。”
高考是一场持久战,其中,心态至关重要。然而,不少同学在对话中坦言:相比学习压力,学习意义的缺失与人生方向的迷茫,反而成了更大的阻碍。源源(化名)直到填志愿时才意识到自己处于“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想干什么行业”的真空状态;志今(化名)坦言整个高中阶段“感觉不到内驱力,干什么都是差不多就行”;文凯(化名)的态度则更为疏离,对心仪大学和专业表现得“无所谓”。这种目标感的缺失,成为比学业压力更沉重的精神负担。
高考结束,战斗看似落幕,实则开启了新一轮挑战。许多同学向观察者网表示,在期待大学生活的同时,已开始忧虑四年后的就业和考研。他们普遍认为,“现在本科太普遍了,最重要的还是四年后的考研”,“本科学历难找理想稳定的工作”。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24年高考录取率已降至79.65%,创近八年新低。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学历通胀问题早已传导至就业市场,考研竞争也已日趋激烈。
面对专业选择,学生们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开心(化名)报考了医学相关专业,希望未来进入大健康行业。她认为,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的发展空间将不断扩大。小冉(化名)则经过精打细算,排除了“理科、工科和医学”,最终选择了财务管理,她看重的正是其“人工智能的难替代性”。当然,对于未来,迷茫和焦虑仍是大多数同学共有的底色。
这些困惑与选择,共同构成了中国教育转型期的生动注脚。“该玩玩,该学学,不留遗憾就好”——这是高三(1)班学长学姐留给学弟学妹的寄语,也是对所有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的准大一新生的真挚建议。高考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无论如何,关于青春压力、成长遗憾与未来憧憬的故事,仍将在每一代年轻人身上延续。
以下,为观察者网与高三(1)班七位同学(均为化名)的对话内容实录整理:
观察者网: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的高中三年,你会说什么?
李帅:一个词是“精彩”,一句话就是“压力与快乐并行”。高一高二过得快,高三学业和人际上压力都大,但快乐也是同时存在的。
文凯:关键词是“风雨交加”。经历了很多事、很多人,收获了很多友情。虽然学习上没太努力,但一路走来也比较艰辛。一句话总结就是“非常充实,收获满满”。
志今:我觉得是“成长”吧。高中三年让我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是知识上,还有为人处事、性格方面,我感觉自己比以前更加坚韧了。
小冉:高中三年是“充满压力的,同时也伴随着愉快和放松”的一个阶段。压力主要来自学业,愉快放松则来自同学情谊,同学间的帮助让人感到温暖,学业压力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开心:我觉得高中三年是“辛苦并快乐着”的。我是高二才转学过来的,学业压力当然是非常大,尤其是高三的时候,但和同学们相处得非常愉快开心。
源源:高三紧张难免,但这三年结交了很多朋友,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不过老师和同学都会帮助我,感觉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说实话最后几天特别舍不得,三年高中生活可以说是喜悦夹杂着泪水。
晓东:现在回头来看,感觉这三年是“平淡但很美好的”。高考结束以后,我们从高压的学习生活中释放出来,所以现在想想高中生活,当时经历的困难已经有点淡化了,更多想到的还是美好的一面,洋溢着青春活力。高中三年说快不快,说慢不慢,过后回想还是很美好。
观察者网:高中阶段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李帅:最大挑战是学科成绩,尤其高二的数学和物理,我学得不太好。是实话,我作为班干部,成绩不好一度让我很自卑,觉得无法带领大家。最难受的一次是晚自习后我独自在教室哭了,幸好有两位朋友陪着我走回宿舍,蔡同学不善表达,但一直默默陪伴着我,谢同学比较会安慰,也一直开导我,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情绪才逐渐平复。所以我觉得,友情是高中三年我最大的收获。
文凯:我觉得高中三年没什么太大困难,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作业永远写不完”。我基本没一天能写完作业,总被老师追着要。因为我性格比较开朗,不太在意这些,所以基本没太大困难。
志今: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迷茫,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嘛,感觉不到内驱力。干什么事都是“差不多就行”,但现在回头看是有点后悔的。
小冉:我是班级里的中等生,高二时学习还不错,但高三跟不上了,所以当时心里有落差。想使劲学但效果不好,心理压力很大。但高考后觉得结果还算不错,没有辜负自己当时的努力。
开心:最大挑战还是成绩吧,有段时间我非常努力地学习,但成绩一直上不去,所以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力。后来还是在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才终于有了一点进步。
源源: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什么,我是在高三才发现这个问题的。以前只是埋头学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想干什么行业,到现在填完志愿我依然很迷茫。我觉得,高中三年挖掘兴趣很重要。比起学习压力,与我而言,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影响更大,因为看不到未来出路,一度觉得学习没意义,不知道坚持的意义何在。
晓东:高中三年感觉没什么大事,但有一些小困难。非要说的话,就是高三下学期二模那段时间成绩不太好,主要是数学成绩下滑厉害,有点焦虑。后来及时调整了心态,虽然最终数学成绩还是不理想,但比当时有进步了。
观察者网:高中生活有没有让你觉得遗憾的事情?
李帅:遗憾挺多的。高一时错过了一次宿舍的集体活动,因为请假没参与,觉得少一个人没意思,挺遗憾的。高二高三最大的遗憾是学业:高一高二和高三上学期成绩都不错,但高三下学期有点懈怠,找不到学习的意义,虽然后来找老师聊过有所改善,但成绩不如之前。如果当时能坚持学下去,成绩或许会更好。
文凯:遗憾挺多,首先是高中三年没好好学习,到最后也没补上,但最大的遗憾还是没跟喜欢的人表白。
小冉:当时觉得是遗憾的事,现在回头想想好像也没啥,所以现在觉得高中三年没什么遗憾。
开心:我也觉得没遗憾,学也学了,玩也玩了,当下就是最好的。非要有一点小遗憾,就是三年寒暑假没抽空去见偶像一面,不过大学期间应该能实现啦。
源源:没什么遗憾,硬要说的话,高一有场飞盘比赛我们拿了第二。特别想吐槽的是,跟其他班比完后没让我们休息就直接打决赛了,快累死了,觉得有“黑幕”。
晓东:可能高中三年的遗憾就是既没有完全全身心投入学习,也没有彻底放开玩,算是一种两头不靠的遗憾吧。
观察者网:最后一科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刻,你内心的第一感受是什么?高考结束后,你最迫切想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李帅:第一感觉是开心、快乐,结束了三年“坐牢”生活。当时最想做的三件事:首先,肯定是换手机,这几乎是每个高考生必做的;其次,是减肥,我这一个多月已经减了十几斤;最后,是表白,但我还没做,觉得没什么必要。
文凯:在我想象中,高考结束后会非常快乐且自由,但过了一个月感觉还不如高考前,在家很无聊,不能常见朋友,手机玩腻了啥都不想干。高考结束后,我最想做的就是通宵打游戏和减肥,虽然后者到现在还没开始做。
志今:第一件事就是想玩,我也一直在玩。但我感觉在高考前,手机特别好玩,但放假后反而就没意思了。第二件事是健身,高考结束后就办了月卡。第三件事是打暑假工赚钱,现在在做助教,以后出去旅游不想花父母钱。助教工作主要就是帮新高一的预科班改作业、登记情况、向家长反映、解答学生问题等等。
小冉:考完的瞬间是兴奋,但又带着一丝不安,因为不知道成绩如何。最想做的就是玩手机,然后就是出去玩,但天太热,动力不足。最后就是想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但我太懒了还没开始。另外,考驾照也算是这个暑假计划要做的事。
开心:考完其实没有特别激动,因为高三下学期的考试实在太多了,所以考完当晚就是去和朋友吃烧烤到凌晨。我觉得高考结束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未来还很长。我想利用考完的这段时间,多去祖国边疆看看风景增加阅历,之后再准备考驾照。
源源:考完感觉挺轻松的,直接熬通宵到早上七点。考完之后,最迫切的就是健身,其次是学技能,比如我哥推荐我去学剪辑的公司上班;然后就是和大家一样,玩手机。因为现在要上班,所以也没时间玩了。
晓东:考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通宵打游戏,因为从来没试过,其次就是考驾照和健身。
观察者网: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你最憧憬的是什么?基于你现在的了解和兴趣,未来你更倾向于进入哪个行业或领域工作?
开心:我希望在大学能继续交到互相帮助的同学,然后可以一起学习,一起考研。我大学报的专业大部分和医学有关,因为我将来想从事医学或大健康行业。现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感觉未来银发经济是趋势,希望四年后考研能成功上岸。
文凯:我比较憧憬大学的自由和认识新朋友。对我来说,心仪的大学和专业无所谓,看录取结果。现在本科太普遍了,最重要的还是四年后的考研,总体来说比较期待但也比较担忧。
李帅:报志愿前也不知道未来想做什么。因为有亲戚关系,所以我报了动物护理专业,当然我自己也比较喜欢动物,分数也差不多。未来可能从事动物园、海洋馆或宠物医院的工作。第一,我觉得这个工作相对轻松,收入尚可;第二,能花时间陪伴治愈人的小动物,我也觉得很开心。最憧憬的还是大学的独立生活,我希望以后能自己住,然后养猫狗,周末叫朋友来玩。
小冉:我现在报考的大学专业偏向财务管理类,之后想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因为我在填志愿的时候先排除了理科、工科和医学专业,最后剩管理类。上了大学之后,想考会计方面的证,这样出路会多,而且这个专业不易被AI替代。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在大学交新朋友,希望大学生活安稳点。
源源:新的环境,新的朋友,这些都非常期待。高中三年很精彩,期待大学生活。大学专业我填的都是计算机类,现在我也在做剪辑工作,对于跟电脑有关的工作非常感兴趣,所以想往这方面发展。未来打算先考研,本科学历难找理想稳定的工作。
晓东: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有点期待,但对心仪的大学或专业方向没有特别具体的想法,可能对理工科感兴趣,但成绩可能上不了太好。未来肯定要考研,但具体领域还不确定。
志今:没什么特别想学的,也不知道兴趣所在,觉得工科专业比较好就业,就选了工科。大学生活最大的区别是要自己管理生活,有更多自由时间。
观察者网:如果让你给即将升入高三的学弟学妹们一句最真诚的建议,你会说什么?
开心:该玩玩,该学学,不留遗憾就好。回头看,不留遗憾就是最好的。
文凯:高三最后还是要好好学习,别等到高考临近才开始努力,不然会有一种无力感——这是我课桌下,上届高三留下的话。
李帅:用我们班主任的话:你可以成绩不是很好,但你一定要做一个内心正直、善良的人。
小冉:高三成绩可能会有波动,但心态最重要。有了好心态,好成绩就不远了。
源源: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学弟学妹能做到这点,就算成绩不理想,未来也一定会成功。
晓东: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事情更重要的是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志今:不要因为你擅长或喜欢某一科,就专门花大量时间去学,风险很大,效果可能也不好,我觉得各科的学习还是要平均一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