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湖南大三学生减重捐髓,妈妈陪护见证生命接力

2025-04-25 09:19:00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甜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从今往后血脉相连,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4月24日,说起不久前的造血干细胞捐献,22岁的大学生朱剑钒仍旧记忆犹新。这位来自株洲的大三男生,历经一年减重准备,从武汉赶回株洲捐献造血干细胞,为陌生生命延续生的希望。

从献血被拒到“生命火种”匹配

2023年,在武汉上学的朱剑钒在校园献血车前排队,却因体重超标被婉拒。“当时体重190斤,医生建议我控制体重后再来。”虽然献血遭拒,但他在活动现场注意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当即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既然暂时不能献血,就用另一种方式帮助别人”。

入库仅一年,朱剑钒就接到株洲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工作人员说非亲缘配型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这让我觉得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朱剑钒立即调整饮食结构,每天坚持5公里长跑,成功减重10斤达到捐献标准。

得知儿子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妈妈起初并不支持,“担心影响身体!”由于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了解知之甚少,妈妈担心捐赠会损伤儿子的身体。

朱剑钒给妈妈用动画视频展示了现代外周血采集技术:通过注射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催熟到血液中,再通过分离机采集,全程无需穿透骨骼。

“生命种子”背后的温情传递

“看到和献血差不多的流程,还能挽救一个生命,我选择相信科学。”妈妈特意请假一周全程陪护朱剑钒,每天变着花样准备营养餐,笑称,“等捐完了再把儿子养胖回来”。

4月16日,历经4小时的外周血循环分离,238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带着体温被装入特制保温箱。

朱剑钒在爱心卡片上写下寄语:“亲爱的小战士,此刻我们共享着同样的心跳,请带着这份力量继续勇敢前行!”根据“双盲原则”,他仅知受捐者是位和自己年龄相当的男性患者。

株洲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工作站负责人透露,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现存志愿数据327万人份,2022年成功捐献1968例。随着医学知识普及,30岁以下年轻捐献者占比从十年前的37%提升至68%,“00后”正成为生命接力的新生力量。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