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21:13:00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5月8日,毕马威中国发布《新能源企业出海系列洞察之启航欧美》报告显示,欧盟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通过“欧盟绿色新政”“净零工业法案”等政策组合拳,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提升至45%,并计划投入5840亿欧元用于检修、改善和升级电网,为光伏、储能、输配电设备等领域创造千亿级市场机遇。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表示,近年来,中国创新科技带动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能源转型培育了关键土壤,新能源企业随势崛起,并积极对外延伸市场边界。扎根在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中,中国新能源产业占据着多方面优势,虽然当前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但依托中国产业链,进而“走出去”带来的机遇依旧不容小觑,欧美市场也正是重要的机遇市场之一。
中欧在经贸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且光伏一直是重要领域,双方合作的整体基调是互利双赢。中国是全球光伏产品出口第一大国,而欧洲正是最主要的目标市场。随着欧洲不断推进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其能源系统对储能的需求前景巨大,有望持续拉动中欧储能产品贸易。
全球主要经济体围绕关键领域的科技与产业竞争加剧,这促使欧美国家纷纷采取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并加强本土化产业政策,以应对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
“这对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出海构成了不小的压力。中国的优势在于全系统产业链的完整性、卓越的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在可持续、绿色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欧美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和升级需求日益迫切,这将为电网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大规模的投资机遇。凭借这些优势,中国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毕马威中国董事、亚太区及中国能源及天然资源行业主管合伙人蔡忠铨认为。
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中国主管合伙人李瑶指出,中国企业已经从初期的“产品出海”向“生产、服务及供应链出海”延伸,欧美等发达国家凭借其市场成熟、相对稳定的政策、基础设施较完备等特征,对中国有志出海的新能源企业充满吸引力。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应意识到,应该对发达市场的高监管和合规要求进行充分研究,对目的地市场做足深刻考察,建立系统性战略规划与布局。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