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10:52:00
5月20日凌晨2时,青岛的街道仍在“沉睡”。60岁的陈建伟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扰熟睡的妻子。这一天与往常并无不同,却又意义非凡——这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穿上整洁的工装,他望向窗外微亮的夜空,思绪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回到44年前那个心怀公交梦的“小裁缝”身上……
“老司机”陈建伟(左)“到站”退休。
1981年,16岁的陈建伟初中毕业,进入青岛针织一厂工作。“刚进车间的时候因为年龄小,主要给裁缝师傅打下手,所以大家都叫我‘小裁缝’。”听着机器的轰鸣,陈建伟却总在休息间隙望向窗外疾驰的公交车。“那时候就觉得驾驶员特别威风,载着一车人穿梭在大街小巷,我特别羡慕。”陈建伟回忆道。为了实现梦想,他偷偷攒钱报名学车,两年后考取大客驾照,在家人反对声中毅然选择了一条自己想走的路。
1992年,得知黄岛公交招驾驶员时,陈建伟赶紧去报了名。最终他通过了相关测试,如愿成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开始了每日凌晨4时起床、乘轮渡往返的奔波生涯。大雾天轮渡停航,陈建伟常借宿同事家,甚至蜷缩在车厢过夜。艰苦的条件从未动摇他的信念,3个月后,他因表现优异被调入市区201路线,从此与公交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2010年,铁路青岛北站动工建设,325路公交也迎来正式开通。陈建伟主动请缨担任首班车驾驶员,一干就是15年,每天凌晨4时35分准时发车,风雨无阻。从针织厂的“小裁缝”到安全行驶90万公里的“老司机”,陈建伟用方向盘丈量了城市的成长,也见证了无数乘客的奔波来往。
325路单程23.6公里,途经36个站点,乘客群体各异。陈建伟却将这条线路开成了“温情专线”。“您字当先,请字当前,微笑挂脸,热情服务。”是陈建伟对自己提出的服务要求。车辆途经团岛车站,乘客以老年人居多,每次停靠站时,他都会把车头停靠在老人旁边,方便老人们一步登车;四方小学站上车的学生比较多,进出站时,他总是格外当心;青岛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铁路青岛北站等交通枢纽客流量大,面对外地乘客,他化身“活地图”,耐心解答换乘路线。
为淋雨的高中生递上雨衣,为寒冷的乘客送上暖贴,对腿脚不便的乘客“公主抱”,搀扶路边摔倒老人,文明礼让斑马线……多年来,陈建伟的优质服务为他赢得了一批“铁粉儿”,有老人为他送上“端午粽”;有高中生毕业后,用暑期打工的钱购买一包爱心雨衣送给他;也有5岁男孩感恩他斑马线前让行,向他鞠躬、敬礼……15年间,他收到乘客表扬电话300余次,总结的服务经验被编成口袋书,成为新驾驶员的“必修课”。
5月20日,陈建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班岗。凌晨3时许,当整个城市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时,他已经来到了观城路公交场站。当天也是他与徒弟刘桂新交接的日子,陈建伟早早地对车辆进行了例检,检查得格外仔细,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登上这辆熟悉的公交车了。凌晨4时35分,陈建伟指导着刘桂新熟练地驾驶着公交车驶出了场站。一路上,他像往常一样提醒着乘客们“请扶好坐稳”“下车请注意安全”……晨曦中,他提醒着新的“接班人”换挡、转弯,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每一个动作都烙印着多年的习惯。一圈运行结束抵达终点站时,天已亮了起来,陈建伟起身环顾着车厢内的每一个角落,眼中满是眷恋与不舍。“我舍不得大家,也舍不得这辆公交车。但是,我相信我的同事们会把工作做得更好,继续为乘客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上午9时30分,徒弟刘桂新在陈建伟的指导下驾驶着公交车缓缓驶入场站,迎接他们的是同事们热烈的掌声与簇拥的鲜花。公交隧道巴士第八分公司经理孙辉代表全体职工送上鲜花,诚挚地说:“陈师傅,感谢您几十年如一日安全驾驶、暖心服务,您是我们的榜样!”
在随后的钥匙交接仪式上,陈建伟郑重地将325路头班车钥匙交到刘桂新手中,紧握他的手叮嘱道:“安全是公交人的生命线,方向盘握紧的是责任,车厢里装的是信任。无论多累,都要把乘客平安送到家!”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吴冰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