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县共建正阳县示范基地小麦长势喜人 专家指导精准防控确保丰收

2025-04-18 08:58:00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4月15日,院县共建(正阳县)“优质(专用)小麦绿色生产技术示范”专题任务、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杨丽荣研究员和夏明聪副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一行3人深入正阳县的王勿桥乡中张村、兰青乡丁毛楼村以及真阳街道大李庄的小麦示范基地,查看了小麦示范生长情况。

在此次查看中,科研团队首先关注到以新型高效微生物菌剂为主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一拌两喷”的执行情况。这一技术涵盖播前种子包衣处理,使用1袋6%井冈·枯草芽孢杆菌(200g/袋)拌30千克小麦;早春小麦起身拔节期叶面喷施6%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100克;以及小麦齐穗扬花初期,叶面喷雾1次2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100克。所有这些步骤均在示范区内得到落实执行。

示范区内的小麦生长态势喜人,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情况相对较轻。这得益于科研团队科学且周密的田间管理。针对当前小麦的生长情况,科技人员现场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

鉴于小麦普遍面临干旱的问题,科研团队强调,必须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对小麦进行及时浇水,不能等待雨水,早浇水,早管理,抗旱保穗,抗旱促穗。

随着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科技人员提醒农户要因品种、地块不同精准把握施药关键期,特别强调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最佳时期是在小麦抽穗80%至小麦扬花初期。他们指出必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务必在降雨前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统防统治。在药剂选择上,农户可选择生物制剂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申青霉素等,也可以选择氰烯菌酯、丙硫菌唑及戊唑醇咪鲜胺的复配制剂进行中防控,此次防治还可以加入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实现一喷多促。同时,他们也强调了要避免重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特别是一些小麦套餐用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浪费。

科研团队还总结了通俗易懂的小麦赤霉病生产防治技巧“晴天见花打,阴天见穗打;雨前抢先打,雨停间隙打;药打出头麦,不打扬花麦;药打黄花现,不打白花现”。这些顺口溜既实用又好记,极大地帮助了农户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

最后,科研团队要求基地负责人或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要常走进小麦田间,密切关注小麦生长情况,特别是要加强中后期小麦锈病、穗蚜及干热风等的预防工作,为示范区小麦的高产优质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