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精准协作,高难度内镜下联合手术攻克十二指肠高危病灶

2025-04-29 23:21:00

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晓衡

4月28日,一面绣有“武大仁医倾全力 德艺双馨佑安康”的锦旗,被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袁女士郑重地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Ⅲ科(肠病及肠菌移植中心)医护人员手中。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场多学科协作、与病魔较量的成功救治案例。

今年3月体检时,黄冈市袁女士被查出十二指肠乳头处存在一枚2.0厘米×2.5厘米的腺瘤型病灶,当地医生建议她到武汉治疗。然而,由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域解剖结构复杂,病灶位置特殊,手术操作空间极为狭小,且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手术风险极高,多家医院均因手术难度过大而婉拒。就在袁女士陷入绝望之时,一位曾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治愈结肠癌的患者,向她推荐了该院胃肠Ⅱ外科刘颜良副教授。

刘颜良副教授在详细了解袁女士的病情资料,并安排其完成全面住院检查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传统外科手术虽能切除病灶,但创伤大、恢复慢,且医疗成本较高。为给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刘颜良副教授联系消化Ⅲ科主任安萍教授进行多学科会诊。安萍教授团队对袁女士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结合其身体状况和病灶特点,决定尝试采用内镜下联合手术进行治疗。

在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手术方案及风险后,袁女士被转入消化Ⅲ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安萍介绍,十二指肠乳头是胆汁和胰液进入肠道的“交通枢纽”,肠壁厚度仅2-3毫米,且周边血管、胆管、胰管等结构密布。目前十二指肠乳头肿物内镜下手术,主要包括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此次针对袁女士的内镜下手术,需在保证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胆汁和胰液正常排泄的影响,这对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消化Ⅲ科联合胰腺外科、麻醉科等多科室专家,组建了一支精锐的诊疗团队。团队成员围绕手术方案展开了多次深入研讨,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细节到术后监护,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和模拟演练,并制定了详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及完备的应急处理措施。

手术当天,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首先由消化Ⅲ科肖勇副教授实施ESD手术,他凭借精湛的内镜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全神贯注地操作内镜,利用高频电刀等器械,以娴熟的手法逐步分离病灶与正常组织,仅用15分钟便将病灶完整切除,术中出血极少。紧接着,胰腺外科朱忠超副教授上台进行ERCP手术,面对病灶切除后解剖结构改变带来的挑战,他凭借高超的操作技巧,精准完成胆管、胰管插管,并顺利置入支架,整个过程仅耗时30分钟。

术后,袁女士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密切观察。在管床医生印安宁副教授、任海霞副教授以及李娇副教授、亢舰博士等医护人员的精心监护和悉心照料下,袁女士通过及时有效的诊治和护理,最终成功度过高危期。目前,其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从术前精密筹划、术中默契配合,到术后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各环节无缝衔接。医院依托强大的学科综合实力和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诊疗技术,为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安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