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20:55:00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同样的题目、同样的韵脚,当把两首诗摆在你的面前,你能分辨出哪一首是人写的,哪一首是AI写的吗?
不妨看一下这两首《西府海棠》:
“贪生万物古今同,岁岁春妆树树红。色质香形姿貌绝,枝头一样死随风。”
“芳魂不与众花同,独向东风绽浅红。纵使香消春去后,犹留清影月明中。”
3月31日,第十四届(乙巳)“海棠雅集”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首次引入“Deepseek诗词创作互动”。活动现场,第一位竞猜的诗词专家站起来,认为第二首诗是诗人写的,而且写得更好。第二位诗词专家则持有不同意见,他从人工智能的语言习惯和用韵分析,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采用“死随风”这样的字眼,更倾向于第一首是诗人写出来的。
答案揭晓,第一首诗是诗人写的,第二首诗是人工智能写的。
3月31日,恭王府博物馆举办“海棠雅集”,曾获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彭敏主持“Deepseek诗词创作互动”环节。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在竞猜中,活动迎来一个个高潮。随着活动的进行,从刚开始的连续答错、迟疑、不敢答,到竞猜正确率越来越高,诗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作诗习惯显得越来越了解。有专家现场点评:“只要用到了唐诗宋词中常见的意象和词语,大概率是机器作的。它从古人的诗词中截取,缺乏人的味道。”
屏幕上同时展示两首同名诗,一首是嘉宾创作,另一首是让Deepseek根据嘉宾诗名和韵脚创作,嘉宾现场进行猜测。许多资深写诗的嘉宾都猜错答案。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恭王府“海棠雅集”由来已久,自清代恭亲王奕䜣时期便是定制,其后人载滢及其孙辈溥儒一以贯之,至辅仁大学时期,陈垣校长以《红楼梦》中人物探春所起的“海棠诗社”为题,每到司铎书院(今恭王府)海棠花开之际,遍邀京城学人来府雅集,写诗品茗,畅谈古今,极尽风雅。此后,几番时迁事易,“海棠雅集”逐渐沉寂下去。
2011年初春,恭王府管理中心在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倡议下,邀请名家鸿儒重聚满园海棠树下,以古典诗词的吟诵唱和来赞颂成就、赞美祖国,彰显新的时代精神。2011年至今,“海棠雅集”重启已有十四年。
3月31日,恭王府博物馆东二区院内的四株海棠盛放,众多前来参加“海棠雅集”的嘉宾被美景吸引。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本届“海棠雅集”通过科技赋能传统文化,首次引入“Deepseek诗词创作互动”,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嘉宾体验诗词创作,让古典文学与现代科技碰撞出新的火花。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还现场分享了人工智能的三个特点:知识检索、语言理解和逻辑推理,AI其实模拟的就是人类的思考方式,它就是要学人类来表达自己、推理自己。
雅集笔会环节,嘉宾现场书写。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今年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众诗家借古体诗词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抗战精神,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在诗词创作、交流分享环节,诗家艺友分别上台,展示作品,交流心得。诗情晕染,翰墨飘香。在笔会环节,嘉宾们纷纷挥毫泼墨,为本次雅集留下了珍贵的书法作品。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