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4:28:00
今天(3月31日),阿尔茨海默病(AD)靶向治疗领域迎来重大进展——国际创新药物Kisunla(多奈单抗,donanemab)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成功实现全国首次临床应用。这也是继首款AD疾病修饰治疗药物仑卡奈单抗(lecanemab)在国内获批使用后,华山医院再次引领AD精准治疗方案,为早期AD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治疗选择。
这次,首批12位经严格筛选的早期AD患者将接受多奈单抗治疗。这些患者中,最年轻的58岁,最年长的75岁,都是经过淀粉样蛋白PET确诊,并完成头颅MRI、APOE基因检查等安全性评估后获得用药资格的。
为确保治疗安全,所有患者首次给药都将安排在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认知障碍病房进行,由专科医护团队全程监护。后续,每月一次的维持治疗将转至门诊日间诊疗中心完成。
这是全球首款每月仅需注射一次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去年7月,多奈单抗在美国率先获批,此后在英国和日本等地获批,是迄今唯一有证据支持在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后可停药的靶向淀粉样蛋白的疗法。
多奈单抗也是去年以来继卫材和Biogen公司的阿尔茨海默病靶向疗法仑卡奈单抗之后第二款获批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疗法。去年6月,仑卡奈单抗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开出“首方”,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每个月输注两次,治疗周期为18个月,一年的治疗费用约18万元人民币。
随着多奈单抗上市,两款药物也将在中国市场展开更激烈的竞争。当前,多奈单抗的定价也备受关注。目前,礼来尚未公布多奈单抗的国内售价,不过以美国市场为例,多奈单抗一年的治疗费用约3.2万美元,高于仑卡奈单抗一年2.65万美元的治疗费用。不过,多奈单抗每月用一次,从用药频率上来说比仑卡奈单抗有优势,对患者来说更方便。
为确保诊疗质量与用药安全,华山医院创新性构建了覆盖认知障碍全病程的一站式诊疗服务体系。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及复旦大学认知障碍研究所的核心依托单位,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认知障碍亚专业团队在AD早期防治、精准诊断及创新治疗领域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学科带头人郁金泰教授团队不仅牵头制定了国际首个《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指南》,更通过创新的多组学研究在AD发病机制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等国际顶级期刊。
在临床转化研究方面,该团队不仅主导完成罗氏、丹纳赫系列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国际领先诊断技术的中国验证研究,还成功推动中国首个新型Tau蛋白示踪剂APN1607(新旭医药)的临床应用。在治疗领域,团队作为核心研究中心参与了礼来、罗氏、卓睿医药、恒瑞医药等多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关键性临床试验,为多奈单抗等突破性疗法在中国的快速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本土化应用经验。
郁金泰教授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转变。与传统的对症治疗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仅能暂时改善症状不同,以多奈单抗和仑卡奈单抗为代表的疾病修饰治疗(DMT)药物能直接干预疾病的核心病理进程,通过清除β淀粉样蛋白斑块来延缓疾病进展。作为继仑卡奈单抗之后国内上市的第二个疾病修饰治疗药物,多奈单抗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我国AD治疗进入精准靶向新时代。
多奈单抗通过特异性清除脑内沉积的Aβ斑块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这款由礼来公司研发的靶向Aβ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其突破性疗效数据已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AMA》等国际顶级期刊。其全球III期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该药物能显著减缓早期AD患者的认知功能衰退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华山医院此次快速实现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我国AD治疗水平与国际前沿保持同步。最新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多奈单抗对早期AD患者具有显著的疾病修饰作用:在整体人群中可延缓疾病进展达22%,而在低或中度Tau病理沉积患者(主要研究人群)中,疗效更为突出,疾病进展延缓幅度高达35%。
据介绍,与先前获批的仑卡奈单抗相比,两者在适应人群方面具有相似性,均适用于经生物标志物(如AβPET或脑脊液检测)确诊的早期AD患者,但两者在作用机制和临床特点上各具优势:多奈单抗主要针对成熟Aβ斑块进行清除,其临床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更适用于Aβ负荷较高且Tau病理处于低/中度水平的早期AD患者;其次,采用短期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在6个月内即可完成治疗,当AβPET显示斑块清除达到预定阈值时可考虑停药,特别适合不希望长期接受输注治疗的患者;第三,每月一次的给药方案相比双周给药更为便捷,尤其有利于需要异地就医的患者。
要强调的是,临床应用过程中必须严格筛选适宜患者,并密切监测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RIA)风险,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原标题:《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添新药,12名患者在上海华山医院“首打”,最年轻58岁》
栏目主编:樊丽萍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