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13:59:00
今天7时30分
随着一声枪响
全球首个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本次人形机器人半马共吸引了
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地的
20家机器人团队参赛
挑战21.0975公里
半程马拉松实地赛道
全面展示国产机器人技术实力
与未来无限可能
上午10时11分
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
夺得冠军
全程用时约2小时40分
此次夺冠的天工Ultra
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
今年不仅将时速从6千米/时
提升到最高峰值速度12千米/时
还通过搭载
“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
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变得更聪明
△天工队选手“天工Ultra”起跑
△天工队选手“天工Ultra”冲线
在今天的比赛中,来自武汉的神农机器人队是3号战队,身高1.73米、体重50公斤,它的亮点在于:先进电动推进航空动力系统,结合优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实现了长续航与高载重的完美平衡。
“神农”人形机器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汉团队研发。
在备赛现场,记者遇到来自广州高擎机电的机器人Mini Hi(小海)。高擎机电算法工程师黄沛鑫是武汉伢,从小酷爱机器人,大学还没毕业就到高擎机电实习。他为机器人小海设计安装了近似人类的腿部关节,可实现跑步、跨障碍、上台阶等功能。未来他将重点研发机器人上肢功能,实现更多陪伴、服务功能。
智瞰深鉴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幻幻”作为唯一参赛的女机器人造型选手现身赛道。幻幻机器人身高170cm,体重55kg,其仿生运动系统支持1m/s行走速度,石墨烯双通道散热设计保障4.5小时持久续航。
图片来源:济南时报
据介绍,本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采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模式,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赛道共用,但分属不同赛区,这种模式对机器人而言,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首次。
比赛以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为起点,通明湖信息城为终点,全长21.0975公里,途经泡桐大道、文博大桥、通明湖公园等北京经开区标志性点位。
赛道地形既包括平坦柏油路、坑洼裂缝路,又有长缓坡、短陡坡路段,以及石板路、草地、石子路等区域。
为了适应长距离奔跑,有的参赛机器人会采用特殊设计。在更换电池环节,部分机器人具备不关机就能更换电池的特殊功能,以此提高续航能力。在材料选用上,为实现更轻量化且更耐用的目标,赛队也会进行独特设计。有些机器人还会采用穿鞋的设计,而有些则会在脚底安装耐磨设备,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特殊地面状况。
竞赛规则显示,赛道规则方面,参赛机器人须在专用赛道内进行比赛,赛道左侧道路为赛事保障道路。每支赛队最多可安排3名参赛选手同时进入赛道(含领跑员),参赛选手不得影响其他赛队的正常比赛。
补给站方面,赛道内根据物理条件设置若干补给站,赛队可在补给站内更换电池、机器人和进入赛道的比赛选手。
此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设裁判长、主裁判、随行裁判。比赛过程中将由裁判长为每个参赛队伍指派一名随行裁判,佩戴具备录音、录像功能的记录仪,全程跟随参赛队伍。
赛队更换机器人或更换电池需要向随行裁判示意,并经随行裁判同意后进行换电、更换机器人的操作。机器人通过起点线时开始计时,通过终点线时停表,机器人成绩为比赛计时与罚时总和。
最终,将依据赛队名次高低,评定冠军、亚军、季军,并安排完赛奖、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最佳形态创新奖等专项奖。
记者看到,小米SU7现身赛道化身为本次马拉松计时车。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作为“亦庄智造”的一张金名片,自正式上市后交付量便保持增长,全年交付量超过13.5万辆。
据介绍,赛事通过动态路况与复杂环境,能够全方位检验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和能源管理等核心技术能力,对其性能提出多维度挑战:既要应对长距离续航,也要在坡道、转向等复杂路况下实现灵活运动。这也是众多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报名参赛的原因。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新闻网 极目新闻 长江云新闻
编辑:齐雯 吕艳丽
出品: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