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9:19:00
3月29日,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大学开幕。本次学术年会以“心理福祉与健康社会: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为主题,直面数字智能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等社会热点,全国60多所高校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心理学理论创新如何回应时代挑战,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本次年会汇聚中国理论心理学领域专家学者,以“扎根本土理论传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使命,积极围绕民众心理福祉与健康社会构建的实现路径展开学术研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年会开幕式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麻彦坤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介绍,依托学校“2+5”学科与科研创新平台中“大数据/认知科学与智慧教育”交叉创新平台等的建设,广州大学心理学科不断提升基础与应用研究水平,精神病学/心理学科于2024年9月进入ESI全球前1%,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广州大学心理学科负责人聂衍刚教授和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马凤岐教授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
苏彦捷教授指出,当前全球心理学研究面临技术革新与文化多样性的多重挑战,亟需以理论为帆、历史为镜,构建具有文化适应性的心理学体系。聂衍刚教授介绍了广州大学心理学科围绕民众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的发展定位,强调本届年会主题既是对学科根基的坚守、亦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更是对民众需求的强烈回应。马凤岐教授高度肯定了本土理论心理学研究者以“推动理论创新、深耕学科历史”为己任,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心理学体系做出的重要贡献。
开幕式后,南京师范大学汪凤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刘学兰教授、东南大学马向真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丁道群教授、苏州大学彭彦琴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任俊教授、西北师范大学舒跃育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霍涌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曾祥龙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胡传鹏教授和广州大学叶浩生教授等做主旨报告,以前沿视角勾勒出促进心理健康的未来图景。
其中,汪凤炎提出可将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观与中国传统“身心合一”理念融合,构建具有东方智慧的健康标准。刘学兰提出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路径。任俊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将快乐命名为“乐商”,并从快乐的阈限值、应对能力、感染力和品味能力4个方面阐述了乐商的具体内涵。霍涌泉强调,心理建设研究需重视整体性、实质性、中介性和实践性,促进“知情意行合一”的多层面协调发展。叶浩生提出具身AI的发展方向不仅是赋予机器实体的感知和行动能力,更是通过多模态融合,使智能体在更丰富的交互中塑造自身的智能模式。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广大宣
图丨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