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13:58:00
将单品利润视作一个数字,在“一点点”后面乘以销量或时间,或者为其加上指数,就可以窥见其中门道
热搜常客雷军,再次登上了热搜。原因是,他在近日的演讲中分享了小米产品受用户欢迎的秘诀:“就是克制了自己的贪婪,只挣一点点。”
对此,首先要明白的是,商业的本质是逐利,压低单品利润“只挣一点点”,并不是要故意少挣,而是一种经营策略。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对此做道德评判。将单品利润视作一个数字,在“一点点”后面乘以销量或时间,或者为其加上指数,就可以窥见其中门道。
销量,是最显而易见的乘数。“只挣一点点”是以价换量,其目的是迅速实现盈亏平衡。薄利多销,是大众消费品行业常用的商业模式。但这个因果关系,并非单向地以价换量,同时也是以多销支撑薄利。只有有了销量,薄利才能维系,进而赢得向上游的议价权,降低成本,实现总体盈利。
举个例子,以小米所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每款车型都有一个销量上的盈亏平衡点。在单价既定的条件下,只有销量达到此平衡点,才能摊平成本,获得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权,进而压低成本实现盈利。
更进一步,如果薄利能让一款产品实现同类同档次产品的价格优势,则具备了成为“爆款”的条件。而“爆款”对于企业和品牌,其价值和意义都不言而喻。
时间,也是积少成多的乘数。“只挣一点点”是以价换时间,为了“一点点地挣”。对于可模仿性较高的行业来说,较低的利润其实也是长期盈利为数不多的护城河。年龄大点的消费者想必都曾购买过录像机,这种产品起初利润率非常高,随即引来大量的竞争对手,价格战削平了利润,进而是“红海”搏杀。
利润合理,才能让一家企业走得长远。赚快钱的,从来也不会持久。所以,“只挣一点点”,是一种“长期主义”——做百年老店,长久地赚。
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只挣一点点”是希望以价换口碑,成就自身的质优价廉的品牌形象。而品牌形象,对于营销来说是指数级的赋能。想象一下,当商品价格低于同类对手,且选品严格、质量过硬,让人们“可以闭眼入”。长期执行如此的经营策略,让利于消费者,势必会换来大量的粉丝和信任,树立起质优价廉的品牌形象。
消费者的信任和品牌形象蕴含着怎样的商业价值?可口可乐的经营者曾做过一个广为人知的假设,即便某晚全球的可口可乐工厂被全部焚毁,各家银行也会争相贷款给他们来重建。
克制贪婪,设置合理的利润率,在某种程度上是反人性和反市场性的。这个看似主观的自律行为,其实是非常理性的经营哲学。其内涵中的长期主义、重视品牌价值,也值得很多企业参照借鉴。
红星新闻评论员 李秀明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