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10:31:00
数字化时代
电信网络诈骗的黑手愈发猖獗
2025年湖南湘西有一批人
不幸落入诈骗陷阱
让我们来剖析这4类案例
看看骗子究竟用了什么手段
刷单返利类
宁可工地搬砖,不要网上刷单
真实案件:
2025年3月,刘女士轻信“点赞赚钱”兼职广告,进群做任务,在对方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并赚取到小额佣金,在初期小额返利后,骗子以“操作失误”为由要求其转账3.7万元“修复数据”,随后多次以“解冻账户”“补充信誉”诱导充值,最终被骗26万余元。
案例分析:
1、诈骗分子通过QQ、微信、抖音或群发短信等渠道,以诱人的广告吸引受害者兼职刷单。
2、完成初步的刷单任务,诈骗分子返还小额佣金获取受害者的信任从而进行大金额的任务。
3、诈骗分子获取信任后,刷单任务的金额会逐渐增加。然后平台会无法提现,甚至要求支付“保证金”、“解冻费”等。
警方提醒:
不轻信:所有“零门槛、高收益”刷单广告均为诈骗,“刷单、刷信誉、打榜”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并非正当兼职。
不转账:任何要求垫资、充值或线下支付现金的行为均属诈骗,勿信“操作失误”“账户错误”“信用修复”“解冻金”等话术。
虚假客服类
客服来电,十有九骗
真实案件:
2025年4月,石女士接到冒充抖音客服电话,称其“开通了直播带货功能,如果不关闭,每月自动扣费 800 元”,石女士担心扣费,于是按照对方的指示下载“丝瓜”APP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导致银行卡资金被转走2.5万元。
案例分析:
骗子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受害者,假冒“抖音客服”,称其开通了某项服务(如会员、保险等),需及时取消以避免扣费。而后“客服人员”以指导操作为由,诱导被害人下载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进而获取被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并以此迅速转移被害人银行账户内资金。
警方提醒:
无论对方是任何平台“客服”,只要声称不取消、关闭“直播会员”或“百万保障”“百万保险”等业务,就会自动扣费、影响征信的都是诈骗!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不下载不明APP!不共享手机屏幕!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投资理财类
“内幕消息”?“稳赚不赔”?实为刀俎鱼肉!
真实案件:
2025年6月,吴女士通过社交平台结识自称“退伍军人”陈某。确立网恋关系后,陈某以“炒U币内幕”诱骗其投资,通过线下交付现金方式诈骗吴女士20万余元。
案例分析:
1、诈骗分子冒充“高富帅”“军人”“投资专家”等身份与被害人建立关系,称自己是内部人员知道内幕消息、掌握系统漏洞等理由,引诱被害人进行投资。
2、以有关部门对虚拟币管控严格、线上转账容易造成银行卡被冻结等为由,线下安排专人到被害人家中或指定地点取现金。
3、采用“线上诈骗+线下取钱”模式,一改过去“不见面”“不接触”的套路,直接与被害人面对面交易,从而更容易骗取信任。
警方提醒:
网络交友需谨慎,诈骗分子通过网络交友平台将自己营造成“军人”“高富帅”“白富美”“成功人士”等形象,并添加受害人为好友,与受害人长期交流、建立联系,获取信任后,假借“了解投资平台”“稳赚不赔”等名义,诱骗受害人进行投资活动。初期会给予受害人小额回报,当受害人相信可以获利时便会诱导受害人进行大额转账,从而实施诈骗。当对方提到“稳赚不赔”、“内幕消息”、“平台漏洞”“虚拟币”等关键词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
网恋交友类
色字头上一把刀,虚拟温情代价高
真实案件:
2025年6月,石先生点击不明链接下载同城交友软件。平台以“充值返利挑选美女”为饵,诱使其为“美女”多次转账、购买购物卡,最终被骗10万余元。
案例分析:
骗子利用短信、网络平台和交友软件等发送虚假链接、发布虚假“交友”广告,等待受害人点击链接下载涉诈APP。随后,诱导受害人不断转账,并指定要求购买大量购物卡,在获得购物卡卡号和密码后,会尽快通过消费来洗白骗取的非法资金。
警方提醒:
虚拟世界真假难辨,网络交友需谨慎,切勿因好奇点击陌生链接、下载不明APP。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批量购买购物卡实施诈骗,名为购卡充值,实则是将诈骗资金“洗白”。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遭受损失,请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处理。
来源:湘西公安
↓ 留言请点击阅读原文